美捷登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djaden

博文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五计 - 论文撰写 精选

已有 17090 次阅读 2015-2-4 15:17 |个人分类:SCI论文写作技巧|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美捷登,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论文交流

一、特殊专业论文

问题:我想向SCI杂志投稿临床诊治分析型的文章,临床诊治分析型,如在病案室调查病例后汇总成的材料等,以描述性数据为主,没有统计学分析。如只有这些数据和统计之类的,想在SCI发临床文章是否会很难?

夏教授:

临床文章相对比基础文章好发。主要是idea要新,与众不同,或体现中国特色。临床文章比基础文章要容易写,临床资料往往也比较容易得到,文中的图表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临床现象(结果)的解释通常是多方面的。因此本人认为,相对来讲,临床文章比基础文章要容易发。

临床文章一般是“Observative”(如association,diagnosis和treatment等)。所以对基础理论要求不是那么高,但必须说明临床现象或问题,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当然,必须以数据说话。你已有数据和统计结果,如果选题比较新的话,相信发SCI并不难。近些年发自中国的临床文章已经在变多了。许多医生也正在从数年前医院建立的病例电子数据库里掏宝,外科,内科、传染科等都有。

二、关于论著撰写

1. 题目

问题:我的题目是A new treatment of XXX(一种疾病): combination of XXX(一种外科治疗方式)and XX(一种细胞因子)and XXX(一种细胞因子),题目的意思是某种疾病用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某外科方式联合两种细胞因子。请问一下后面的两个“and”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呢?还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of”好像也没错,但是“for”肯定是正确的,这里如果用“of”是否也正确呢?恳请夏教授指导!

夏教授:

A new treatment for XXX(一种疾病): combination of XXX(一种外科治疗方式)with XXX(一种细胞因子)and XX(一种细胞因子)

Frankly, the present title is not a perfect one as it looks like a review. If you are presenting the results of a clinical trial (such as a RCT), the title should be more specific, and reflect the primary objective , such as efficacy and safety.You may check the titles of similar articles from the PubMed.

I like "for", but "of" is also fine. Also,"new" may be replaced with "novel" if the therapy is really "new" and you wish to emphasize it. But I wouldn't recommend the use of "new" or "novel" treatment in a title of an original article for a clinical trial (as it may have not been approved by Health Authorities).

Just for your consideration.

2. 作者

问题1:投稿前没知会排在第三位的一个老师,这老师权力比较大,现在告诉他,他会不会觉得我不尊重他,要我撤稿啊?谢谢教授指点。

夏教授:

怒我直言,这是国内部分同行的通病。本人有好几篇文章(国内中英文)可谓“嗟来之食”,全赖国内合作同行所赐。这还是我后来在PubMed查找文献时偶然发现的,说不定还有不少发在非Pubmed杂志上的文章署了我的名字,而我本人无法得知。

我理解国内同行的心情和考虑,一是想借海外科研单位的名尽快发文章,二是想真心感谢本人的帮助,但本人却感到非常不安。原因也有二:一是“无功不受禄”,二是担心文章违规(如一稿两投、抄袭、作假等)本人受牵连。非常高兴您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公布。这与其说是一个求助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警世”问题,值得大家重视。

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直接给那位老师写信,解释未能事先通知他的原因(例如急于毕业),再真诚征求他的意见,比如是否同意文章内容?对文章有何建议和意见(comments)?是否同意为该文作者及排名?

问题2:关于华人作者姓名缩写问题

夏教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人的署名确实非常不统一,结果造成很大的混乱和不准确。那么,哪一种最准确呢?

其实不外乎三种形式,比如"王晓波“,可以写成1-Wang Xiaobo; 2-Wang Xiao Bo; 3-Wang Xiao-Bo。至于姓在前还是名在前,则根据杂志的要求。

请注意,这三种都应该将Wang放在后面,且第一字母要大写,否则大错特错(简写时变成Xiaobo W, Bo WX 和Xiao-Bo W)。

顺便说一句,留一个长期有效的EMAIL非常重要,因为老外很认真,他会用EMAIL跟你联系,进行讨论。还有的老外用EMAIL找你要reprint,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想让自己的实验成果被更多的人了解,被更多的人引用,留一个有效的EMAIL是个很方便的做法。

问题3:我准备发一篇文章,可以写两位通讯作者吗?我是第一作者,可以写两个单位吗?如果可以,两个单位先后顺序有区别吗?

夏教授:

1)各不同杂志对是否带两位通讯作者有不同的政策,目前大多不容许两位,不过你在你的文稿中可以写上两位。如果杂志不允许,他们会自动选第一通讯作者为通讯作者。你也可以写信主动提出为什么需要两位作者,也许杂志社会同意你的请求。

我认为,作为刚刚毕业而在另外单位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其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应以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征得导师同意后在加目前的老板为第二共同通讯作者(Co-coressponding authors)。另外,越来越多的杂志容许或默认共同第一作者(Co-first authors),但杂志通常不鼓励共同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

2)任何作者都可以带两个或更多个单位,这是国际惯例,因为许多作者身兼不同单位职位或近期改变单位。

3)第一作者的单位顺序在中国非常重要,很多单位在晋职评比中只认可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作为刚毕业在外单位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在发研究生期间的论文时署第一单位是很头痛的事情。

按理应以学习单位为第一单位,但由于上述国情,很多作者必须要署现工作单位为第一单位才能得到实惠。这时,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得到原导师的同意,作为第一作者署现工作单位为第一单位,但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

问题4:通讯作者的顺序怎么体现出来?是看标题后作者之间的前后顺序还是另外注明?比如您的文章有五位作者,若第二与第五作者同时被列为通讯作者,那么是否默认第二作者为第一通讯作者(因为他在所有作者中排名靠前),还是需要另外说明?

夏教授:

这的确是个问题,值得讨论(或许第一、第二共同通讯作者的概念本身就是个很难确定或者很主观的问题,或许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在一个“第一作者”、一个“通讯作者”的情况下,国外通常第一作者在第一,通讯作者放最后。国内往往第一作者在第一,通讯作者放第二。

对于“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我想国内各单位会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杂志明确标明“共同第一作者”,有些单位也可能只认可排第一位的“第一作者”。至于单位是否认可“共同通讯作者”,如不认可的话谁是真正的(唯一的)通讯作者,那只有看各单位领导的决定了。

问题5:为什么一些外国教授虽然愿意帮助审阅修改文章,却不愿意当作者?

夏教授: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国外多数人认为“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2)国外多数人认为无原则的“施舍”是不恰当的;

3)署了名的东西是要负责的,而现在学术不端时处可见。对牛人而言,在一篇小文章署上第三到倒数第二的位置,真的没什么价值。一旦出现“学术不端”,所有作者都逃不掉干系。搞不好捅到大学xx委员会去,查个一年半载,岂不是得不偿失?

4)香港大学高级科研人员每年要汇报科研成绩。其中,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高低占据比较重要的部分(不是全部)。除了列出最佳5篇论文外,平均IF也需计算。这样,一篇IF只有零点几的文章会大大降低平均IF,更不用说非SCI论文了。

三、关于引用文章

问题1:对于没有英文摘要的中文文献,如何在SCI投稿中作为参考文献---即正确的方式?

夏教授:

将中文文献题目翻译成英文,然后按正常要求加在参考文献中,最后加上(Chinese)。目前国际上对中文杂志只认可拼音,所以杂志名用拼音即可。如有不妥,所投得SCI杂志会提出修改要求,所以不必太在意。

另外,如果是自己的、与所投英文杂志的文章相关的中文文章,我认为很有必要引用。这不光是“交代历史”问题,而且告诉杂志编辑和审稿人,你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和能力。

如果不引用,有时“审稿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知道,华人学者作审稿人的比比皆是,日本人也略懂中文。

中文文献除了PubMed外,Google, 中文网(CNKI等)都可以查到。

问题2:我在文章中不同地方引用某(同)一篇文献3次,那对于那篇文章引用统计是3还是1?另外,同一句话,在2013年的一篇文献里初次提出,在2014年的另一篇文献引用了他,我引用这句话时可否把两个文献都写上?还是只写一个?写2013年的还是2014年的?

夏教授:

这要看你引用的“一句话”是什么?如果是2013年论著的结果,而在2014年的论著或综述里被引用,你应该引用2013年的论著(原著)。如果这“一句话”只是陈述性的或结论性的,最好引用2014年的,因为it is updated。

在引用试验的结果和数据时要特别小心。有时候,“人云亦云”会导致“以诈传诈”。还有,一定不要照抄(type)文献中的引文,最好从PubMed中copy或按原文type。


论文写作锦囊系列:

第1计:论文写作(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6376.html 

第1计:论文写作(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6646.html

第2计:论文素材来源(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7263.html 

第2计:论文素材来源(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7523.html

第3计:数据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824&do=blog&id=863816

第4计:文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824&do=blog&id=864106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824-865420.html

上一篇:呼出气一氧化氮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有助于哮喘分型
下一篇:亿万富翁投资绘制“细胞的谷歌地图”

8 王成玉 周洲 孙学军 赵尚民 陆泽橼 shenlu Diupm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