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医学是科学吗,读“勾勒姆医生”

已有 1637 次阅读 2022-11-19 14: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勾勒姆医生 哈里柯林斯和特雷弗平奇著,雷瑞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08,副标题: 如何理解医学,原名Dr. Golem: How to Think about Medicine

又是一个导论好过内容的书,作者应该是科学哲学的大家,属社会学家,不完全属于科学家范畴。

勾勒姆是一个西方神话里的人物,猪队友的形象,有力量、心地善良、有些愚笨,绿巨人是不是这个意思?善意的笨拙是其标签。作者是个后现代性科学的研究者,认为科学是一种专业技能和体系,而不是逻辑和事实的组合。反对科学的神话化,也认为科学是构建性的,还出过两本勾勒姆系列的书,一本是勾勒姆科学一本是勾勒姆技术。基本上都是这种概念。

在本书中明确提出医学是分为两种的:作为科学的医学和作为救助手段的医学。即是生命科学也是救治艺术。前者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惯性运行,是受控的“实验室境遇”,后者在全人医学模式中随机调适,是变幻莫测的“临床境遇”。而在操作中也是两种模式。4S店与理发店两种模式:就是标准操作模式,测试、诊断而后修理(有明确的目的,甚至可能是更换部件)。医生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弱,带听诊器的医生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有白大褂是医生的象征了,还不如护士的小护士帽显眼。而“理发店”模式则需要托尼老师根据脸型年龄身份职业爱好提出一个美型的整体解决方案,而后与客户沟通,认可后方可动手,其过程之中还可随即调整,力臻完美。充分体现审美与手艺的独特性。这里医生的个人价值、经验价值,包括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大不一样,有些一人一方的概念。

书中涉及了八个医学实例讨论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

安慰剂:药物治疗有四个层次,病因治疗、发病学治疗、症状学治疗、安慰剂治疗。安慰剂虽然位居末位,但并非没有疗愈效果,只是人们不清楚其具体的起作用的方式。安慰剂能使人病情好转,说明逻辑性并不是医学唯一的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也说明医学科学至多只能部分地控制人体,因为还有一部分是心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安慰剂却没有办法计量或者确认,这一点很恐怖。在新药和新疗法测试过程中都明确的提出要双盲对照组实验,这个前提就是存在安慰剂效应,但我们却无法证实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并且无法利用这个效应减轻痛苦治疗疾病。并由此产生了替代医学和冒牌医生的问题,虽然书单独列章了,但内容还是这一个。

第二个有意思的事儿是关于疫苗,这是一个关于个体与集体关系的事情。当三分之二的人有抗体后,病毒便不会传染了,因而,你不需要成为有抗体的那个人,只需要你成为那三分之一的人。当然了书中还是讨论与疫苗有关的另外一些问题,比如混合疫苗的事。

卫生科普是最大体量的科普,健康传播是流量最大的传播,但正是由于“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性的艺术”,表明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疾苦现象的混沌性、疾病过程中身心社灵交叠所导致的病况多样性、医疗干预的或然性以及疾病预后与医患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得卫生或者医学科普更加艰难也更有意义。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一方写了一篇极具文采的导读:“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看完了导读,虽然勾起了你的阅读兴趣,但委实的讲也就不必再去读书。而且对原著而言,也是引言好于内容,讲道理的时候给出结论的时候写的好,而在具体的例证时描述的总是不太完备或者趣味性缺缺。

关于作者:英国人,资料很少,有人讲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领军人物。这个学派认为产业化科学既制造他们所欲达到的科学“事实”,又制造他们期望表达的“真理”;同时科学方法本身,还远没有形成非地域或普遍性的范式,还只是机会主义的逻辑和植根于地域社会活动的一种局域性的实践形式。在他们看来,社群因素对科学方法(之形成和改变)有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区分不了科学和其他学科。根据此描述,科学是社会建构的,尽管这不进一步意味着科学事实是一种社会建构。物理对象不是根据经验之定义,而是单纯作为不可约之假定。在认识论的基础上,物理对象和神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而不是在种类上。两种类型的实体只是作为文化假定进入我们的观念。

著有“我们现在都是科学专家吗?”,认为如今的科学内容之多、覆盖面之广,没人能成为所有事情的专家。最新的一本书是“重力的幽灵”,好像是讨论引力波的,说是有台版。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6855-1364438.html

上一篇:她抽的是烟,烟圈里却不是寂寞:读“第二性”
下一篇:继续阅读勾勒姆:勾勒姆的技术

2 许培扬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