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声明,此文不是为韩春雨辩护,毕竟我对基因编辑一窍不通!
先说反对者们,你们可以说NgAgo无效假阳性不可重复,但不能说韩春雨造假。前者对事,是正常的学术争鸣,后者对人,是文革式的有罪推定。即使最终证明NgAgo确实无效,在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证明韩春雨学术造假,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现在13位学者发声说NgAgo无效,这是科学界应该做的,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遗憾的是,这场争论终究转变为对韩春雨个人道德水准的大讨论。
科学的发展从来是在谬误和真理的不断对抗中前行的,但我们难道可以因此否认那些提出谬误的先贤们的贡献和道德水准?历史上那些颠覆性的假说理论和发现,哪个不是在巨大的争议中发展起来的?王立铭,这次站出来的13位学者之一,他的科普文章中就曾经提到过,彼得米切尔在提出化学渗透假说后(也是发表在nature上),甚至不得不辞职回家整修他的别墅,如果那时的科学界都把注意力放在他的人品上,说他是巨骗而将其全面封杀,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反观今天,做错了就是造假就是巨骗,如果不是大牛课题组的,谁还敢提出颠覆性的东西?
再说韩春雨,也是深受影响,一个正常的学术争论,愣生生被他斥之为阴谋论,什么某某人,多少个亿的产业之类。这就是我们的现状,科学工作者不讨论科学本身,在对方的人品动机上下功夫,这样还争论个啥劲,让测谎仪作出结论岂不更好?以致于正常的科学争鸣越来越少,既然任何一场争论都会转变为动机论、阴谋论、造假论的大辩论,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贸然引火上身?
韩春雨该不该采取回应行动?该!但是否能多给他一点时间,才五个月啊,当年米切尔在他的乡下别墅可是呆了两年。风物长宜放眼量,两三年后,如果还是这个状况,自然判了他的学术死刑,为啥大家都这么急呢?
最后说说实验监控这事。韩春雨说不接受在监控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因为这是有罪推定。他说的对,这个不能由我等吃瓜群众所决定,也不能由科学界共同体所决定,我们都没有这个权利。但项目出资单位有权利,这不是有罪推定,只是为了检验投入资金的使用状况、效率和成果,资方出钱,想看点实际的东西,无可厚非。我前两个月就刚刚经历过这样一次检验,连称个天平都被人盯着,真是做得战战兢兢。但我这是应用研究,指标很明确,监控条件下按照你自己提出的标准protocol做,没达到目标产量,不管之前有多少次能达到,就是不达标,这与真假无关。而对于基础研究,监控下的重复试验就一定能得出最终结论吗?恐怕未必,基础研究涉及许多偶然因素,眼见未必为实,十几年前特异功能大师们都是经过监控检验的。在这个问题上,同行的评定可能比他自己的重复更有作用。
——————————————————————————
诸位可以去看看王立铭“关于基于NgAgo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个人声明”,还有这篇博文,这才是进行学术争鸣正确方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66696&do=blog&id=100791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39426&do=blog&id=100796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5-31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