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mou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umouyan

博文

我的大学一年级

已有 9335 次阅读 2012-9-3 18:5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大学, 数学, 一年级

                      我的大学一年级

 

                                                                            邹谋炎

    一个成绩平平的中学生,在大学成为学习尖子。这中间的变化其实平淡无奇,但这是我的经历。

    在遂宁中学高中部,我就读的那个班(1955-1958)大致有40个同学。我每次考试成绩的名次差不多就在第20名。分数大概没有65以下的,也少有85以上。贪玩,爱看电影,体育成绩也不咋样,没有任何值得老师注意的地方。下午无课时,第一个冲向图书馆阅览室的常常是我。总把新到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科学大众”先抢到手中,一会儿就沉浸在科学幻想中。无线电、雷达、探索宇宙,这一切太让人着迷了。当然,“电影故事”、小人书也在最爱之列。再就是搞科技制作的小玩意儿。不过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已经开讲了,常常还在抽屉里找书。这是我的中学时代。懵懂、幻想、有时慵懒,常常做当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梦。虽成绩平平,却从没有担心过考不上大学会怎么样。比起现在的学生,我们那个年代太幸运了。

 

    1958年我以第一志愿考上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大),开始了大学生活。第一学期的课程记得有高等数学、电工基础、普通物理、俄语、机械制图、政治等。上课不久,发现高等数学很有趣。使用的是樊映川编的教科书。教师是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分配来的樊老师,讲解和板书都属上乘。开始讲数列和极限,就有做数学游戏的感觉:看似复杂的数列表达式,多看看,发现其中的规律性,用点小技巧,收敛性判别和结果搞定!进一步学习微积分发现,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少,所讲的法则、公式、定理都通过推理一步步得出了,很有意思。于是对做数学题产生了兴趣,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做难题的成功,便产生出找更多难题的欲望。自然,克服每个难题会带来一阵喜悦。出现过概念不明白的时候,就有一种急切搞懂的愿望。从图书馆借几本书来对照着学,就在那个时候开始。记得借到一本徐利治先生写的“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是一本以题解为主的书,我做过包括数列、微分、积分几乎全部习题。俄文翻译的数学书很多,大致都参考过。菲赫金哥尔茨写的微积分学教程》中,带参量的积分和无穷积分最有特色,做那些例子很有收获。

 

    对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对做数学题的兴趣,对我以后的历程有重大影响,虽然这对我是自然发生的。我感觉,数学是其他课程的“领头羊”。对数学的兴趣很容易“传染”到对其他课程特别是理论基础课程的兴趣。我们的电工基础课程使用的是当年列宁格勒电工学院的翻译教材,普通物理课程内容也加深了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好,导致其他课程更容易学。例如学了电工基础,现在解电路问题就有“小儿科”的感觉。

    大概在开课2个月后,荣任小班数学课代表。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真是受宠若惊。于是,从办壁报开始,为全班服务。这个课代表的头衔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不再能藏秘在同学中当“混混”,任何成绩差了都不好看,引人注意。还算幸运,从第一学期的好开头,共5年的学习期,考试30多次,政治课全部4分(5分制),全部业务课程得两个4分,其余全部5分。从第二学年起,担任大班学习委员,直到毕业。

    当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男)的女朋友正好是我中学的同班同学。大学同学给我讲述了一件趣事。他的女朋友说:XXX在我们班成绩那么差,也值得你们崇拜?看来你们都差得没边了!确实,女同学说的中学时代的我,是真实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608861.html

上一篇:我们的研究和“生产力”有关系吗?
下一篇:讲科学,首先要讲科学伦理

5 朱艳芳 彭真明 武夷山 蒋迅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