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秀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xiu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向大家致意了!

博文

教育不仅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精选

已有 7537 次阅读 2013-3-19 15:4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还是

 

 

传统教育思想大都认为,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就应像个学生的样子,学生在学校中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那些社会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养成那些社会要求他们具备的品质和行为习惯。而主体教育思想首先把学生看作是人,然后才看作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中首先是在过一种生活,学生是其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生活都只能自己活,别人无法代替。对每个人的生活来说,他自己的感受,意志和想法是最重要的,所以尊重生命,就要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就要承认和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权,发展权。

基于这一点,每个做父母的,每个搞教育的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孩子或者说学生的生命,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承认和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权,发展权。1999年,看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片时,LG曾经充满向往地说:在中国,孩子如果是个读书的料,就一定要读北大。我当时不以为然:为什么一定要读北大呢?别的学校就不能出人才了?太迷信了。再说,是人家读书,又不是你读。当时女儿只有13岁,刚上初中。

到了2005年,女儿高考分数不仅达到北大在海南录取分数线而且还超了几分,按规定只要报北大,北大就可以录,是不会退档的,但专业不能顺便选,只能服从分配。征求女儿意见,当时她说她喜欢上海,喜欢复旦,复旦给了她最大的自由选择权,她喜欢这样的感觉。LG持反对意见:为什么不去北大呢?别人都是一心想去北大还去不了。并重复一遍在中国读大学就应该读北大的话之类。我再次和他重复:读书是人家读,又不是你读。你想读北大,下辈子你好好学,好好考,争取圆一下你的北大梦。在我的支持下,女儿的坚持下,女儿如愿去了复旦。

女儿去复旦后先读的是自己挑选的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之后觉得读这个专业像在读高职学院,没有读大学的感觉,冷静分析了自己各方面情况后,她决定转专业读历史,到历史中寻找广告学的灵感,又遭到LG反对:别人都是往前跑,往热闹的地方跑,你却往后跑,往冷门的地方跑。女儿说:我往后跑往冷门的地方跑是为了跑得更踏实,跑得更好。俺继续站在孩子一边:读书是人家的事儿,不是你的事儿,冷门还是热门,前面还是后面都是相对的,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冷的可以做热,后面的可以跑到前面前,要尊重她的选择,给她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权力。这样,女儿如愿转专业去了复旦历史系,并引起复旦有关人士的注意,她的转专业经历载入了复旦学生生涯指南(我在此前的博文章中写过)。

之后,女儿去英国留学,在英国的每次假期也都是她自己做主:不拿工资地到德国设在科索沃的人道主义机构实习;到乌克兰的人道主义机构实习;去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力亚等东欧各国游历,从中思考观察对比不同国家政治、历史、民俗情况,增加自己的人生体验,增加自己的人生资本。一路走来,她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选择实习,选择工作,冷门没有真的变成冷门,后面的也可以跑到前面:她以复旦大学本科加一个小小的英国欧洲现代社会史课程型硕士,及不到一年的工作经历,谋到一个国际组织设在北京的代表处的正式职员工作,工作和她的专业紧密结合,是她所喜欢并一直致力于做的,年薪12万多且有年终奖,还有带薪休假,且工作负担不重、升职升薪空间很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社会正在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每个人一辈子都不得不常要做“学生”,这样一来,学习意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让我们的孩子或学生学习做自己的主人,给她或他做自己主人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选择,承认他们的选择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6920-671790.html

上一篇:与浪共舞
下一篇:唉,真的是怀念蓝天白云啊

62 王善勇 曹建军 王春艳 张鹏举 徐传胜 赵美娣 庄世宇 吕洪波 苏红 鲍海飞 强涛 李学宽 刘立 杨正瓴 柏舟 徐长庆 钟炳 刘洋 林中祥 李宇斌 张婷婷 田云川 李伟钢 林涛 韦玉程 曹聪 曹广福 王浩 陈智文 陆俊茜 武夷山 王号 李土荣 陈冬生 丛远新 方琳浩 刘艳红 董明 乔中东 王芳 唐常杰 李璐 何士刚 陆雅莉 罗春元 陈湘明 翟自洋 蒋永华 朱丽红 徐大彬 朱晓刚 吴飞鹏 罗帆 杨文祥 crossludo yxh3161 yunmu fumingxu zxzhjxz anran123 ahmen 心静如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