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十七 :若干术语、概念的说明5

已有 2851 次阅读 2013-3-26 23:42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信息资源, 学术思想, 信息文明, 价值论, 理论阐释

                                           信息文明之光(65-5):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十七 :


                                          对若干术语、概念的说明(5)



杨文祥



(接上文)



⑨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这是本书为阐释信息资源价值的理论需要而建立的两个概念。物质实践是指人为了创造物质价值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而精神实践则是以创造精神价值为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


人的实践无论是物质实践还是精神实践,都需要在相关信息资源的参与之下才能够进行特别是精神实践,主要是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解说:


在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基于这一传统哲学理论所构建的思维定势中,是不承认“精神实践”这一理论概念的这是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实践现实发展的历史挑战面前所体现出来的带有根本性的理论局限之一。这也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理论的基础之上无从形成关于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逻辑系统和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这也就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危机、基于这一理论危机所导致的信仰危机和相应的思想混乱的理论根源


由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基于这一传统哲学理论所构建的思维定势无法接受“精神实践”这一概念和相应的理论阐述,也就必然无法接受“思维实践”这一概念。


针对这一理论现实,本人在不久前所撰写的一篇博文中写下了这样几段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传统哲学和基于传统哲学的思维定势中,是不承认思维实践这一理念的。不过,否定了思维实践,也就必然否定了人类区别于物,首先是区别于动物的精神和智力活动


不正视“精神实践”的现实存在,否认“思维实践”这一理论概念,这一理论局限就必然造成思维的僵化。这样,“主观思维的僵化在这一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面前必然导致思维的混乱。而在社会思维实践上,思维僵化与思维混乱永远是一对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僵化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在理论上理解信息文明和在实践上自觉地投身信息文明建设实践的思维障碍。这样,依据信息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将这一僵化思维方式和传统思维定势转换为信息思维和系统思维方式便构成了构建信息文明理性,自觉开展信息文明建设实践的思维前提。


这个思维前提问题不解决,建立在传统哲学理念基础之上的僵化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要说对信息文明理论无法理解,恐怕对思维实践精神实践、脑力劳动、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信息文明建设等这些与精神生产与智力劳动相联系的理论概念统统无法理解


总之,没有理论上必要的理性支持的信息文明建设实践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和实用性的实践。而这种盲目的和实用性的实践是不可能推进信息文明建设实践走向深入的。


(以上参见参考文献4


这就是说,只有突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论局限,挣脱基于这一传统哲学理论所构建的思维定势的精神桎梏,才有可能拨开某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人”由于某种政治上的现实需要而有意无意地误读、曲解甚至歪曲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原创思想所造成的理论迷雾,“走进马克思”,找回和重新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理论思想,与此同时,才有可能在原生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时代和21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实际,进行科学的理论扬弃,形成和构建能够满足人类社会21世纪信息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的哲学思想体系


显然,《信息资源价值论》的理论实践,尤其是其关于“信息思维、系统思维”这一思维方式的构建,以及本文的“物质实践、精神实践、思维实践”这一组基本概念的建立,就应该是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界、理论界为达此目标而进行的初步理论尝试。



⑩精神资源和心理资源:“精神资源”和“心理资源”均指信息资源。这是为了分别从人的精神活动、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心理现象这两个角度揭示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价值过程而对信息资源的不同称谓。


精神活动和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人的同一种活动,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内心活动的描述和揭示。


根据本书的研究,人的意识活动的本质是人体系统的信息机制的运行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就是构成人的意识的主观信息资源


主观信息资源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便可由人脑的内在信息资源转化为外在信息资源,即转化为外在的客观信息资源。这种客观信息资源就是目前人们在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客观知识或社会信息资源


无论是精神活动还是心理活动,都是人的意识活动在不同角度和不同认知领域的具体称谓,都是以主观信息资源为存在基础的人的意识的表现形式


因此,信息资源从精神活动的角度便可称为精神信息资源,简称精神资源;而从心理活动的角度则可称为心理信息资源,简称心理资源。


精神资源和心理资源是人类实践的内在基础,同时也是人的价值活动的内在依据。



解说:


这里的“精神资源”、“心理资源”这组概念,与上文的“精神实践”、“思维实践”这组概念内在联系紧密。


“精神资源”、“心理资源”是“精神实践”、“思维实践”的现实基础。没有“精神资源”、“心理资源”的现实存在,就没有进行“精神实践”、“思维实践”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人关于信息文明的论述中,信息文明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历史否定,是人类文明在文明内涵上所实现的历史性跃迁与自我超越。这一跃迁与超越的本质意义就是人类文明从物质走向精神的质的飞跃与升华。”(参见参考文献 3)





注:正文部分,即非解说性文字,引自《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15-16页,为便于理解起见,本文在行文中对段落的划分进行了必要的细化和相应的文字补充和处理。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杨文祥.学术创新的语言困境与发展语言学的构建设想.(2012-11-18 14:5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33696&cid=2256718&goto=new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96942-633696.html


3杨文祥《信息、信息文明、信息文明建设(修订稿)——博文阅读与思考札记》(2012-12-1 19:10)及其评论回复( 2012-12-2 16:5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38205&cid=2295769&goto=new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96942-638205.html


4杨文祥钱学森之问 思维方式 信息文明及其他——博文阅读思考札记(17)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96942-645147.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6942-674280.html

上一篇: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札记(16)——读书、诗、童心、月光、创新
下一篇:拜读钟炳《故乡行》有作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