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bhui

博文

科技部的面子 精选

已有 5076 次阅读 2011-2-15 19:07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人才, 中国, 科技部, 工作者, 大众

科技部的面子为何很无奈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个报道:有人将各国民众的面孔收集后,取其共同特点合成一张新面孔,以获得大众欢迎的面孔模型。结果发现,大众面孔共性成分集成而形成的虚拟面孔,个个是美人或俊男。结果令人开心,但现实中的许多面孔合成的虚拟面孔,真的如此让人欢欣鼓舞吗?
    以科技部为例,科技部作为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战略的主体部门和项目经费分配的主管单位,注定了其必然与无数年轻的、年老的、有名的、无名的的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部门交往不断。由于其作为科技经费下拨或科技项目立项的主体管理单位,命中注定了科技部必然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国家科技的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立项、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科技管理制度、国际科技交流、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成为重要的中坚力量,也就必然成为国际、国内各级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关注的焦点。因此要了解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和科技发展脉搏,了解科技发展成就,科技部就成为中国科技的脸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国科技近代发展过程中整个科技界的面子。
    爱面子的中国人是否意识到:科技部的面子实际上也是由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样,由许多的科技工作自己表现出的小面子集成而成的。每个小面子中的共性成分如何,共性成分的质量高低,都会在最终的合成出的虚拟的面子中反映出来。
    结论:科技部的面子光彩与否,是由无数科技工作者的一张张面子累积而成的。科技部的面子出现污点,说明为数不少的科技工作者的小面子上有污点,科技部的面子光彩熠熠,说明为数不少的科技工作者的面子质量是合格的,或者质量蛮高。
    为什么呢?
    1 科技部的理想过程中有大量“惊天立地”的科技“大腕”、“牛人”、“人才”广泛参与。
    科技部作为科技事业的组织与实施单位或主要的单位之一,为了发挥科技规划、立项的科学性等,直接将科技规划、科技立项以建议书、申报书等不同形式,广泛地向科技工作者征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有许多科技“大腕”、“牛人”、“人才”广泛参与。这些人往往是规划、立项的实际实施组织者,有的就是具体内容的建议者。因此最终的规划、立项质量,往往受到这些人的影响。而这些人也往往借机将自己的思想、科技设计、规划、具体项目内容渗透在其中。可见:最终规划、理想质量的高低,是由这些科技“大腕”、“牛人”、“人才”决定的,至少受到了深度的影响。如果这些不顾面子,不以光彩的面子呈现于人,最后的规划、立项面子中难免瑕疵满满。至少让人观之不雅。
    2 现有科技运行模式中“山头制”、“圈子化”、“裙带制”现象,让科技部的面子无法尽善尽美。
    事实是:现在的大小课题组组长也好,院士或者优秀人才也好,都多少带有企业化市场化的“工头”色彩。学生与社会更多地称呼他们为“老板”,呈现的行为模式和生机勃勃的尽头,更像是当年改改开放后江浙一带的“小老板”:胳膊下整天夹个包或者背个包,这个部门进哪个部门出,不是在家待客,就是扑往外地的餐桌。行内笑称为“揽项目”,实际上就是包工程。活生生的工头形象。目前活得滋润潇洒的,就是这些科技老板们。
    由于生存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学霸拉山头,弟子拼命靠。出现了一个个的科技“大腕”、“牛人”、“人才”利用参与项目立项、规划建议的机会,提前介入经费今后的去向,也就出现了“肥水不留外人田”的现象,建立起了一个个师傅徒弟圈、关系圈、亲属圈等,使得“山头制”、“圈子化”、“裙带制”现象屡禁不止。
    至于项目如何验收,大家都知道的:鉴定会、汇报会、专家会诊“哈哈,是你的啊,好说好说,下次多关照兄弟啊。。。。。”优秀项目和成果诞生了。
    其实每个人都不想如此,但又不得不如此。
    可见:现实中每个科技工作者的面子上,多少都绿了,或者多少都有些灰头灰脸,无数的这种脸中的共性,组成的虚拟面孔,如何能让科技部的面子尽善尽美?!
    个中滋味,合适有人探索,何时有人愿意改进?
    3 科技部的面子需要大家洗脸,更需要不洗脸着不得露脸的体制和机制
    实际上,我国科技部的整体面子还是很耐看的。由于科技部的特殊地位,大家更希望科技部的面子上少出现污点。这就需要一种能够使得科技界中的所有科技工作者乐于洗脸,自觉地洗脸的机制,更需要使得科技工作者不得不洗脸的机制,这才是关键。
 


https://m.sciencenet.cn/blog-51043-413258.html

上一篇:远眺与近看:科技部的面子与无奈

15 徐耀 许培扬 戴力扬 武夷山 刘庆丰 曾庆平 吕喆 姜洪洲 黄宁燕 李学宽 李永丹 朱志敏 李银生 李侠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