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发现两个重要历史节点

已有 1986 次阅读 2021-8-30 11:18 |个人分类:可拓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

——发现两个重要历史节点


    在可拓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提到可拓学是中国原创学科,那具体是如何认定的呢?

    搜寻可拓学发展历史,发现了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广东工业大学等提交的《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结论,以及2005年香山会议的五点共识和三点建议。


可拓学发展重要历史节点——2004年鉴定


    2004年2月18日,以首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吴文俊院士为主任、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为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作出正式鉴定,其鉴定意见及结论如下:


   《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古往今来种种矛盾现象的表现与处理方法,经过形式化、逻辑化与数学化,形成一门原创性的学问:可拓学。可拓学的推广应用,又形成“可拓工程方法”。

    1988年至今(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6个项目支持可拓学的研究。

    本项目是20多年来可拓学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研究成果的综合。本项目用形式化语言描述物、事与关系,研究化解矛盾问题的形式化方法,用哲学上用自然语言表示的规律与逻辑,转化为计算机可操作、可处理的方法体系。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国内外有人作过如此全面深入的类似工作。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值得支持、奖励与继续发展的原创性成果。

    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是可拓论的三大支柱。其中,基元理论用物元、事元与关系元描述被研究对象;可拓集合理论是在康托集合与模糊集合之后的一项创造,它对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加以拓展,引入描述客观事物性质变化的关联函数工具,为表达矛盾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定良手段;可拓逻辑则是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科学集成。

   本项目为计算机帮助工程领域处理矛盾问题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目前,已经在控制与检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得到初步的应用,表明可拓学方法在工程技术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人工智能方面,本项目建立了描述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新模型,为生成策略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综上所述,经历20多年连续研究,蔡文教授等人已经建立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的新学科——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己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


可拓学发展重要历史节点——2005年香山会议

   

   2005年的香山会议有什么特别?五点共识和三点建议又是什么?其中的三点建议目前是否实现了?


    查了资料才知道:2005年的香山会议是指当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和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组办的香山科学会议于12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以“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为主题的第271次学术研讨会,提出五点共识和三点建议。


  【五点共识】 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工程应用实践效果、应用前景。

   共识1:可拓学是以矛盾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矛盾问题的智能化处理为研究内容、以可拓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研究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识2:关于可拓学的“定位”:认为可拓学是哲学、数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由于可拓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各个领域中,因此,讨论中比较赞同把可拓学定位于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那样的横断学科

   共识3:可拓学突破了康托集合、模糊集合和经典逻辑的局限,建立了可拓集合、关联函数、可拓逻辑和可拓方法,初步形成了描述和处理量变与质变问题的能力,建构了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

   共识4:可拓学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初步取得了一批工程应用的实践效果,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共识5:可拓学作为一门以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为核心的新的横断学科,应当爱护与支持。


   【三点建议】学科名录、工程应用、实际系统、研究基地、专职人员、国家有计划研究

   建议1:台湾(地区)在2000年就把可拓工程列入学科名录,作为策源地的中国大陆,应该尽早把可拓学列入学科名录。

   建议2:要抓好“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研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点,把它作为我国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面的突破点之一予以支持。结合典型工程应用,研究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实际系统,确证可拓学方法的独特优越性。

   建议3:建立国家可拓学研究基地,为全国可拓学研究者提供深入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平台,使业余研究的部分人员转变为专职人员,使自发研究转变为国家有计划的研究。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0919-1302049.html

上一篇: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只要拥有想象力,人类智慧种子不灭
下一篇:我和可拓学的缘分——东方科学史的研究是否还是蓝海一片?

8 李宏翰 尤明庆 许培扬 武夷山 张学文 崔锦华 曾杰 邱嘉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