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新智时代——孙中山.为什么首选“饮食”为例证明“行易知难”?

已有 1644 次阅读 2021-11-6 13:28 |个人分类:智慧新世界|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智时代

——孙中山.为什么首选“饮食”为例证明“行易知难”?

   

    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先生完成了《建国方略》,作为多部著作的综合,该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第二部分《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第三部分《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在《建国方略》第一部分《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中,孙中山先生以“以饮食为证”开篇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解——行易知难。

1.为什么以“饮食之论”开篇呢?

    因为他相通过一件从古至今、从上至下大家都觉得很平常、很容易运行的事情来引起大家思考和讨论:中国自古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思想中的知与行,到底知更难,还是行更难?

2.为什么孙中山先生开篇要讨论“知行合一”思想,论证“行易知难”这一观点呢?

    因为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刚取得阶段性成功,正值百业待兴之时,他正高兴于自己的志向和多年研究的建国计划终于可以实施,并沉浸于把中国建设成富强隆盛国家的喜悦之情时,有人却给他当头泼来一盆冷水说:“先生,您的志向非常高远,您的建国计划也非常宏大、深远,但您知道吗?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这个观点初听好像有道理,但细细思量,孙中山发现这个观点存在逻辑缺陷,值得商榷。

   于是,孙中山便开始着力研究并论证“知易行难”这一当时社会流行观点的不足。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琢磨之后,孙中山恍然大悟,古人所传下来的和今天大家都约定俗成、深信不疑的“知易行难”观点,的确存在着逻辑缺陷,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

   通过研究,孙中山发现:从古至今,存在很多想成大事但没有成功的“行者”,这些“行者”之所以行动失败,不是源于其缺乏行动力,而是在于其认知局限;当然,的确也存在着一些有思想、有谋略、认知超群的“知者”看似缺乏行动力而失败的现象。由于大家都很容易看到“行者”的“英勇行动”,看不到其“无知”;再加上大家迟迟看不到“知者”的行动,更难以理解这些“知者”为什么不行动,所以就误认为——知易行难。孙中山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并不能证明“知易行难”是真理

   为了证明“认知要先于行动,要重视科学研究,只有突破认知局限,才能让“行者”更易于成功——知难易行”的观点,孙中山就在第一章中以全国上下,但凡是中国人都司空见惯的“饮食”为例,论证了当时从古至今、从上到下都深信不疑的“知易行难”观点的片面性。期望能打破国人内心根深蒂固的不重视科学研究;不愿意突破认知局限,缺乏质疑精神的“知易行难”心理定势;缓解大家建设新中国的畏难情绪;引导大家重视科学研究、敢于突破旧知,不迷信古训、更不要盲目行动;倡导重视科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新风尚。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0919-1311210.html

上一篇:新智时代——穿越爱希丽时光隧道
下一篇:新智时代——行易知难的“知”是指什么?

2 尤明庆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