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梦想的力量
2023-3-13 20:52
梦想的力量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是今年春节,住在悦榕庄那天晚上熬夜看完《钱学森画传》时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也是在那一晚,我找到了可以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人则国盛。“,使用贤能的人,兴学育人就能使国家强盛,国 ...
个人分类: 教育课题|10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可拓创造法系列书目推荐阅读:庄寿强《时间、穿时及地层的时差对比》1994
2023-2-27 16:42
庄寿强.时间、穿时及地层的时差对比(1994) ——地层学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开发性探究 1968年 , 庄寿强从 南京大学 地质系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专业 毕业, 到青海柴达木从事了10年的石油地质工作。 实践中, 他发现当时地层对比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 1978年, 庄寿强进 ...
个人分类: 可拓创造法|10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可拓创造法系列书目阅读推荐:庄寿强《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1999)
2023-2-27 15:12
打开《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庄寿强创造学和创造教育文集》时, 不由感慨:如果1999年,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就立志成为一名教育改革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家时的我,能读到这本书,该多好吖。 多愁善感改变不了历史和现实,继续刚刚的问题,阅读起来~ 为什么一位地质学教授,非要去研究创造学、旅游学, ...
个人分类: 可拓创造法|10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可拓创造法开课目的:用创造性劳动培育超过自己的人
2023-2-27 14:08
为什么要开设可拓创造法? 用创造性劳动培育超过自己的人~ 这句话刚好道出了我选择教育之路的初衷。 现在这是庄寿强著的《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庄寿强创造学和创造教育文集》中第一篇文章的标题——用创造性劳动培育超过自己的人~ 《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这本书是寿强教授2023年初春送我的一份特别 ...
个人分类: 可拓创造法|10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可拓创造法开课初衷
2023-2-27 13:33
为什么要开设可拓创造法这门课? 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1999年。 1999年,那年大三,学的是计算机教育专业,但并不想走定向分配的教师之路,立志毕业后去沿海工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但那一年爆发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事件改变了我对教育、以及对计算机专业教师价值的认知,立志要成为一名“网络+教育”方 ...
个人分类: 可拓创造法|8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年新思考:专创融合教育之路怎么走?
2023-2-7 17:42
新年新思考 专创融合教育之路怎么走? 我是2019年开始接触创新方法的。当时已经走了将近十年的信管专业CDIO (MIT等高校发起的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运动的简称) 教改之路,对未来该怎么走,有点茫然,感觉前面好像突然没了人,也没有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参加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 ...
个人分类: 教育课题|13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兔年新春.初三】东方浪漫.多彩云南~
2023-1-24 22:43
大理的蓝, 沁人心脾~ 下关的风, 迅猛、干净,千变万化~ 上关的花, 大寒时节依然开放~ 洱海的云和水, 通透、灵性,俏皮可爱~ ...
个人分类: 幸福记忆花蓝|11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兔年新春.初一】特立.不独行~
2023-1-22 19:59
持续了三年的疫情, 养成了宅家的习惯。 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大年初一, 开始行动吧~ 爱.成都~ 希.可拓~ 丽.星球~ 向着爱希丽星球方向~ 从天府之城成都出发, 继续穿越爱希丽时光隧道吧~ 今日读:谭平.《成都传》 成都,熊猫的家园,诗歌殿堂,可不问功利,闲散生活,也可泡一杯茶,跟着茶香,任由思绪飘飞,思考城市化、 ...
个人分类: 幸福记忆花蓝|6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23元旦随笔:偶遇欧阳修
2023-1-1 11:15
一早起来,打开临摹本,继续摹写了两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些词出自哪里? 北宋.欧阳修的《玉楼春》 第一次通读全文时感觉有些不解,但慢慢写完,细细品味,又多了另外一番滋味。 突然发现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共情,甚至共鸣。特别是当我们陷入某种情绪,无法解脱,又难以名状时,打开一本书,通 ...
个人分类: 幸福记忆花蓝|21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