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新一代有钱人、注定失败的项目等四则

已有 6259 次阅读 2020-12-24 17:05 |个人分类:学术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新一代有钱人 -------------------------------------

小M是我教过的一个本科生,毕业好几年了。本科读书的时候,他曾在我的组里做科研,在不少问题上展示出了非凡的理解力。我一直有心留他在本校全奖直博,他则计划申请美国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们偶然谈到留美的费用,我给他算了个账。美国顶级名校硕士项目的学费一般每年在五万美元左右,生活费还需要两万,两年毕业,读完硕士一共大概需要14万美元,相当于大概一百万人民币。我于是问他: "100万读硕士,家里有压力吗?",心里想的是,如果他说有压力,就顺便跟他聊聊留下全奖直博的可能。

小伙看着我摇摇头,说:“没压力”,脸上丝毫没有任何表情,仿佛那100万根本不值一提。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好多年了过去了,我还能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学生大概不知道,当年自己曾给了老师1万点暴击。

这个学生超级优秀,后来升入美国的一流理工名校,入学一个学期就以硕士身份拿到全额奖学金。(硕士的全额奖学金比博士更难)。后来他毕业,在15万年薪的公司和8万年薪的研究所工作中选了麻省理工某超一流研究所去做科研。

请两天偶然看朋友圈,她女友提到这小伙已经在波士顿买车了。不免又想起自己当年在波士顿的熊样。记忆中当年(2013年)麻省理工校园的停车费是每年2000美元(也可能是800美元,记不太清了),我这种穷鬼只能每天地铁上下班。不像德克萨斯,波士顿的地铁还算方便,靠公共交通也可以生存;可惜地铁准点率堪忧,动不动晚点几个小时,地铁站里冷风嗖嗖的吹,我在波士顿的酷寒里冻得要死要活。

许多人并不看好生活在更加宽裕环境中的新一代,我则持相反意见。遇到不少像小M一样,家庭背景极好,自己又超级优秀的个体。我一直觉得这种人能真正代表着我们未来的希望。相比之下,那些穷苦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即使后来已经走出了困境,心理上也总是难逃当年的阴影,常常被蝇头小利捆住手脚,大多难以走的很远。

上一代人的优势 -------------------------------------

G哥是我读博时候的同学,超级聪明,读博的时候不务正业做生意就赚了30万美元左右,做科研经常做到夜里三点,据说,G哥体力超群,连看日本电影都是论小时的。G哥后来赚钱赚腻了,刷题进了微软,后来跑到google做人工智能研究,估计现在年薪应该有三十万美元了。

前段时间和G哥聊天,他说,看到新一代年轻人,他压力很大。这个事情也不难想象:G哥是中国人,电子信息背景转行人工智能,母语中文却生活在英文环境里,走了不少弯路半路出家。而他周围的新一代年轻人呢,很可能是美国人、计算机专业科班,伯克利的本硕博,相当于一路绿灯又红又专。和这种人比起来,G哥有压力是难免的。我也经常有和G哥类似的感觉。我一个电子工程背景的跑生物系去做生物信息,连细胞生物学都没学过,怎么和人家生物信息专业学过算法、遗传学和统计的科班们拼呢?

我跟G哥讲,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就是“抗造”。遇到困难的环境,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是能够扛得住,他们新一代就是不行。新一代年轻人是飞机大炮的美军,当然牛;我们是小米步枪的志愿军,牙咬紧了也未必输。后来想了想,其实我这么比喻就已经算是认输了。当然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嘴上和后浪认输并不丢人。


注定失败的项目 -------------------------------------

硕士生要选导师了。一个硕士生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想做生物实验,毕业以后也不想做生物相关的工作,所以选生物信息项目(此处为缩略版)”

我反问TA,“对生物不感兴趣,不想做实验,那你申请我们这个分子生物学的硕士项目干啥?”

此处省略5000字。后来还是决定收这个学生。计划找个博士生做完的项目,让这个硕士生拿旧代码复现一下,拿着结果混毕业就行了。

学生对内容不感兴趣,未来与这个方向无关,相关的技术基础又差。这个硕士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失败的。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科研项目的失败不一定代表硕士阶段的失败。好,科研项目方面我给你放水。希望能好好用用这段时间,积累相关的技能以进入新的更感兴趣的方向。

曾经有一个学生走的就是完全相同的路子,科研项目做的烂成一坨,但是毕业时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工作,希望这个学生也能够实现这样的华丽转身。

为什么要有一些颜色 -------------------------------------

上次说到 loser 本色的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2469-1249992.html  , 后续的发展差点跳出剧本。在正式消息公布以前,有两位领导朋友先后跟我说,他们从三个不同级别的直接领导那得到消息,确认我会拿到某个重要位置。三个不同级别的直系领导,在学校的组织构架下几乎快要到顶了,而且这两位朋友又都比较靠谱的,所以应该属实。但我还是多了个心眼,假装没这事一样,尽管私下里已经开始做计划考虑后面如何开展工作了。不过,等正式消息出来,我还是无缘这个位置。稍感失落的同时也长出一口气,因为这个工作位置确实不好做。

后来有消息说,我被拿下是因为我的一些不当言论。想想也是,表达了自己终究容易影响到集体,嘴上快活了生活总要吃瘪。想起科学网上一位同行,当年的博文篇篇犀利,后来做了领导,现在已经好多年不怎么写了,偶然写一篇也都是讲技术或者写写中文圈里毫无争议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也出于现实的考虑。

我问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收一下。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说废话和套话终究是我不能忍的事情。在不触及红线的基础上,如果稍有锋芒还是亮出来吧,毕竟人生已经很无聊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2469-1264008.html

上一篇:学生拿到教职(临行叮嘱他三句话)
下一篇:留美经历在我价值观上的三个印记

19 武夷山 梁洪泽 郑强 何青 王善勇 尤明庆 杜占池 周忠浩 石磊 钟定胜 朱志敏 雷宏江 蔡宁 刘钢 王立新 郑永军 杨正瓴 黄仁勇 邵宇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