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对国内私立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预测 精选

已有 7801 次阅读 2023-2-10 13:5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有人说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句话一般只对少数人成立——毕竟行业顶尖从都只有少数人。对大多数人来说,所从事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和繁荣程度与其收入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套用雷布斯的话:站在风口上,猪也可以上天。从这角度来说,了解自己的行业发展趋势很重要。

行业的兴衰本身有其客观规律,很多时候这些客观规律有迹可循,所以行业本身的兴衰也是可预测的。

从统计的角度上讲,预测一个人的成败很难,不少人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一生。

预测一个大学的成败显然容易一些。体量的增大,人的增多,各种偶然因素的互相牵扯大多数时候会归于平均。即使一些关键人物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但一般难以回天。

预测一个行业的发展应该更容易一些,体量更大,互相竞争的单位更多。当然了,一个行业也同样可能被一件偶然的小事左右,比如最近的新东方,所以,预测的可靠性肯定是没有多少保证的。

本人工作在中外合作大学,算是在国内私立机构里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的。今天在这里预测一下这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因为其显然与我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如上面所说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决定因素是有迹可循的,对行业大方向的有效预测应该是相当可能的,但预测可靠性就难说了——应该比瞎蒙还是强点,但估计强的有限。

简单写写,很多地方只写判断,就不写证据了。

----

未来10年,本土传统高校(比如985高校)的国际地位和国际排名将继续上升。(高校排名本质是国家实力的排名。谨慎的继续看好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

相对于国内的中外合作高校而言,本土传统高校的实力继续增强。(本质是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的实力继续上升。)

中国发展的脊椎和中坚力量要靠本土高校(中国这么大,除了自己,其他人谁也靠不住。);中外合作高校本质是鲇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一部分漏的作用。

在研究力量方面,本土高校对中外合作高校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当然,实力上的优势不代表待遇上的优势。教师待遇和工作强度方面,私立国际教育显然继续高于公立教育,因为前者一般定位和要求更高。(私立国际教育本质是一种高端教育,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应该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愿意为教育掏钱的人越来越多。中外合作教育、高端私立教育、国际教育的规模应该是越来越大的。(横向比较江浙沪、山河四省和西部地区的教育现状就应该可以清楚得到这个结论。中外合作教育本质是服务愿意掏钱的学生。有钱人越多、经济越发展,愿意选择私立教育的人越多。从这角度来说,经济好,私立教育产业必然好,没有疑问。)

以英语教学为核心特点的高校无法发展成为左右领域和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因为英语本身对中国人而言不是一种高效的媒介,对国际化媒介的高度强调和对学生满意度的高度重视导致这些高校的投入远离核心战场,严重影响核心研究和产业项目的推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际上会导致直接科研产出效率的大幅度降低。

伴随着民族自豪感和自身实力的上升,中国本土高校毫无疑问发展趋势继续大好;相对于国际高校,本土高校地位进一步上升。但是,国际化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可阻挡不会改变。(疫情期间,国际教育受到了重大打击。不少人拿不到美国签证,留学计划受挫,很多人选择放弃国际高中和留学计划。北京某公立大学教授跟我说,他们认真考虑了一下,觉得孩子一定要出国留学,哪怕因为疫情去不了美国,去马来西亚也可以。我深以为然。国际化是一种更大的视角。即使因为战争疫情,全球化短期严重受挫;长期来看,全球化依然势不可挡。----- 这块主要是信念,逻辑上的支持有限)

上面既提到“本土化”也提到了“全球化”,需要注意的是,两者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很多时候可以携手走。(经济好了以后,陕西面馆开遍了苏州,KFC和必胜客也是一样。有趣的,陕西面馆里可能有可乐,KFC里可能也有油条和皮蛋瘦肉粥。)在本土高校快速上升的同时,国内国际化私立高校的实力也会有所上升,只不过速度会稍慢。

------

写了半天,我到底想说什么?

根据我的预测,未来十年,本土高校继续上升,但整体高校教师的待遇可能维持不变。相对于本土高校而言,国内私立国际化高等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应该基本平稳(虽然优势不断减少,但规模会增大);从业者的待遇和职业风险应该基本稳定。考虑到目前这个特殊的赛道竞争很少,从业者日子过得比较舒适,收入不错,工作不累。如果这种状态下能有基本平稳的未来,那其实已经是不错的的结果了。

十年以后再看这些预测是不是准确。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2469-1375676.html

上一篇:长得像好工作的烂工作(以及长得像烂工作的好工作)
下一篇:吐槽下自己

3 何青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