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WANGJK5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NEWANGJK55

相册

« 返回图片列表 |当前第 15 张|共 118 张图片 
上一张下一张

434727465972463235_meitu_18

上传于 2017-1-29 10:32 (152 KB)

发表评论 评论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16 17:52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2/9/16-0692-techapp1.pdf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16 18:00
在动物和住院患者中发现多粘菌素耐药的新基因mcr-1。该基因由质粒所携带,可以在不同的菌株间进行水平转移传播。由于多粘菌素被认为是对抗多重耐药(MDR)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此前仅报道过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多粘菌素耐药,而这种耐药性是不会在细菌间进行传播的。因此,质粒携带的mcr-1基因一经发现,立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16 18:11
具有-35,-10典型启动区的插入序列元件ISEcp1 是位于blaCTX-M 基因上游的插入序列,参与blaCTX-M 基因的表达及传播。其次,ISCR1对NDM-1其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推测ISCR1是一种新的基因捕获系统。      抗药性的另一重要来源,转座子(transposon,Tn)在耐药基因的传播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携带有耐药基因的Tn,很容易从细菌染色体转座到噬菌体基因组或接合性质粒上,部分mcr-1基因侧翼具有tnpA 基因,也增加其可移动性[5]。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17 01:52
在对NCBI基因数据库公布的90个含有mcr-1基因的序列中,41个mcr-1基因的侧翼含有完整的ISApl1序列

15个nikA-nikB-mcr-1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17 07:33
NikA-nikB元件对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调控机制研究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22 22:40
[1]. WHO. Critically important antimicrobials for human medicine, 3rd ed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77376/1/9789241504485_eng.pdf?ua=1 (accessed Nov 11, 2016)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23 17:35
激活mcr-1基因耐药性的表达。其周边的插入序列,编码的关键氨基酸,与ISApl1的相似性。NikB基因所表达蛋白和晶体结构的特点。  基于全基因序列, 上述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提出防控mcr-1耐药元件传播措施,制定防控策略,对预防和控制MCR-1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原因,特进行本课题研究。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27 22:17
nikB (a relaxase for transposon)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2-28 10:04
对黏菌素的使用实施严厉的监管,特别是严格监控该药在动物上的使用。




近年来,“超级细菌”的事件多有报道。抗生素的未合理使用导致细菌抗药性问题越渐严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急需解决的医疗难题。某种程度上讲,抗菌素耐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浙江大学冯友军研究组发表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分子进化与载体播散研究论文
多粘菌素是阳离子多肽类抗生素,通常被认为是对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年初,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的刘健华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一个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该基因蛋白产物MCR-1介导了细菌LPS脂质A的化学修饰,降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进而削弱了它与阳离子型抗生素多粘菌素的亲和力。该发现代表了一个由质粒编码的细菌耐药的不寻常的新机制。与此同时,该耐药新基因MCR-1的发现,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严峻挑战。本研究报道通过收集了广东省三个猪场500多头猪的鼻腔液与排泄物,分离出1026株肠道细菌,发现mcr-1的阳性检出率高达30%(302/1026)。进一步遗传分析发现mcr-1基因所处的质粒骨架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而且,质粒骨架上插入序列、转座子等移动元件的发现,表明其移动散播机制的复杂性。检测到的质粒均位于E. coli 中,对菌株进行MLST分型发现其ST呈现出多样化,具有11种序列型,并且发现了一种新的ST类型。通过构建报告基因LacZ基因的融合,率先分析了mcr-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携带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质粒的多样性及传播机制的复杂性,为应对多粘菌素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新靶点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可以通过转导传递到其它菌株,如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多粘菌素是人类使用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属于终极抗生素,mcr-1的出现,预示着这道防线也将被细菌攻破。虽然目前这一发现仅限于中国,但mcr-1很可能与其它全球性耐药机制(如NDM-1)相似,很快会扩散到全球。。

多粘菌素是阳离子多肽类抗生素,因其对肾脏有毒副作用而在临床医学中使用受限,然而粘菌素对一些多重耐药的菌株有较强的活性, 常常用做治疗产碳青霉烯酶等多重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尽管粘菌素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其未曾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仅有零星报道其耐药的例子。中国科学家于2016年年初在《柳叶刀—传染性疾病》正式报道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在中国广东省发现了一个质粒pHNSHP45携带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MCR-1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全球30多个国家相继检测到MCR-1基因。MCR-1的发现从理论上极大削弱甚至摧毁了“多粘菌素作为临床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价值和意义。MCR-1的全球传播将不仅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会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
这些粘菌素耐药的菌株都携带了一个编码磷酸乙醇胺转移酶的新基因mcr-1,磷酸乙醇胺转移酶降低了粘菌素和脂多糖亲和性从而导致细菌对粘菌素不敏感。质粒作为可移动的DNA相较于细菌染色体DNA更易复制且能在不同细菌之间水平传播。本研究中我们从江苏省的E. coli多重耐药菌株中分离获得具有多粘菌素抗性的菌株WH12,并成功提取到其携带的mcr-1质粒pWH12,pWH12的二代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其来源于质粒pHNSHP45,同时也推测由于外界的筛选压力等多重原因,mcr-1质粒发生进化和变异,证明了mcr-1质粒存在多样性。
JANEWANGJK55 发表了评论   2017-3-3 10:10
31672581 2017.01-2020.12 64w
xinglong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