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中国科学: 化学》出版“物理无机化学”专辑
2013-10-15 13:40
《中国科学 : 化学》 2013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最新出版了一个“ 物理无机化学” 专辑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卜显和教授为专辑撰写了前言: 物理无机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物理学的实验与理论方法研究无机化学问题的化学分支学科 , 包括理论无机化学、结构无机化学、无机化合物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8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
热度 1 2013-10-14 09:59
近期,《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10期集结了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若干论题,出版了“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专题篇目如下: 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进展 许志琴①*, 张国伟② 古、中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412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长空星璀璨——北京大学物理百年华诞纪念专刊
热度 1 2013-10-12 09:07
为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创建 100 周年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中国科学 :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编辑部合作 , 于 2013 年第 10 期出版专刊 , 内容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与量子材料科学、光学、天文学、大气与海洋科学 ,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5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出版 Non-coding RNA 专辑
2013-10-10 17:01
生命起源于原始的“RNA世界”。研究发现,在现代生物细胞,尤其是高等生物中,仍存在大量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形成一个巨大、尚未被完全发现的“现代RNA世界”,因此,非编码RNA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第二套遗传密码”。当前,科学家们正在系统地揭示人类等高等生物基因组中隐蔽的非编码RNA基因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40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科学: 化学》 出版“聚集诱导发光”专辑
热度 1 2013-10-8 15:41
人类通过运用独有的思维、模拟和设计能力 , 在实现已知材料独特的功能集合 , 扩展其应用范围的同时 , 更为重要地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与新材料 , 进而开辟全新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 目前 , 针对电致发光、化学传感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对发光材料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 科技人员已经研发出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598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岫岩陨石坑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封面文章)
热度 2 2013-9-30 13:38
岫岩坑是中国首个被证实撞击起源的陨石撞击坑。前人主要对撞击构造的证实以及与之相关的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与矿物学研究,尚缺少对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岫岩陨石坑自形成以来,其形貌特征与区域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为研究区域古环境、古气候乃至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线索。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7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人脸表情运动映射及动画仿真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3-9-23 14:47
最近一项研究针对人脸表情运动数据的重用性问题,开展了基于交叉映射的人脸表情动画重构方法研究,并进行了动画仿真实现。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同一组人脸表情运动数据运用到不同面部结构、肤色种族的人脸模型,并产生细腻的仿真效果。 这篇名为“基于人脸运动捕捉的表情动画仿真研究”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信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61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通报》最新出版“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专题
2013-9-22 14:47
以 “ 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 ” 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学部 “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 于 2012 年 11 月 5 ~ 6 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成功召开。 该论坛围绕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 POPs 增列研究的国家需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等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领域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25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脑损伤检查:除了CT、磁共振,还有EEG!(《科学通报》)
2013-9-18 14:4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最近研发了一种基于对称导联脑电EEG特征分析的脑损伤判别新方法,这种新方法为开发一种低成本、可床边使用、无辐射、便携式的脑损伤判别仪器提供了可能。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2013年第21期。论文第一作者为团队成员李轶博士和研究生赵波,团队负责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452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