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本真,领悟人生真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jiangwen 格局决定人生的深度,眼界决定人生的广度,心胸决定人生的气度,人品决定人生的高度,知识决定人生的厚度。思想有多远,你才能够走多远。

博文

[转载]袁国勇:新冠病毒变异株及其对新冠大流行未来的影响

已有 1603 次阅读 2021-9-14 14:02 |个人分类:新发传染病|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虽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在全球流行超过20个月,这种高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依然在全球肆虐。据WHO数据,截至2021年9月1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17亿例,其中死亡病例超过450万例;截至2021年9月1日,全球已接种各类新冠肺炎疫苗超过52.7亿剂次。


但新冠病毒(SARS-CoV-2) 变异株的出现,尤其是 Delta 和 Lambda 变种的广泛传播,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仍需时间。此外,疫苗和自然感染诱导的免疫持久性时间短,极易出现再次感染。

新冠病毒未来走向如何,引发了全球学术界广泛讨论。

近日,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团队在 Zoonoses 期刊上发表特约评论文章:Variants of SARS-CoV-2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Futur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回答了这一广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图片

SARS-CoV-2的变异株不断涌现,关注变体的出现,尤其是 Delta 变异株的广泛传播,以及不同的公共卫生管理策略,使得全球根除 SARS-CoV-2 变得不太可能。

目前可用的 COVID-19 疫苗,包括灭活病毒疫苗mRNA 疫苗腺病毒疫苗,可有效保护人们免受 COVID-19 的严重疾病和死亡,但它们可能无法提供良好的粘膜免疫以防止感染感染的建立和随后的病毒脱落和传播。

通过鼻内途径给药的粘膜疫苗可能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方向,如果在两剂肌肉注射疫苗后作为第三剂加强针,除了增强全身细胞介导的免疫和抗体反应外,还可能促进粘膜免疫。

然而,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诱导的免疫力可能会减弱,继而再次感染,就像人类冠状病毒 OC43、229E、NL63 和 HKU1 一样。

随着与传染性增加和抗原变化的新冠变异株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和控制 COVID-19 的挑战愈发严峻。

尽管如此,我们可能会寻求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和逐步放宽非药物措施来结束当前的大流行。这可能需要重复接种加强疫苗,这类似于对流感病毒的做法,特别是对于最容易受到感染的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虽然第三剂加强疫苗可能会改善全身保护,并间接改善粘膜保护,但现有疫苗在上呼吸道中赋予较差的粘膜免疫力。必须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了解为什么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很高,但鼻咽粘膜的保护却不是最佳的。

目前有几种通过鼻内喷雾给药的疫苗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包括两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种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这些粘膜疫苗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携带 Delta 变异株的刺突蛋白,用于提高已经接种灭活病毒疫苗、mRNA 疫苗或腺病毒疫苗的人的粘膜免疫力.

而且,一般人群更容易接受鼻内喷雾疫苗,许多人对接受注射疫苗感到担忧,因为在极少数情况下报告了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例如 mRNA 疫苗接种后的心肌心包炎,或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伴血小板减少症。

袁国勇还指出,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还将继续出现,最近在Alpha变异株中发现了基因组重组,这表明可能突然出现与现有病毒株显著不同的新变种。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基因组监测以确保在新的变异株出现的早期及时发现。

此外,对动物的监测也很重要,目前已经发现黑猩猩、老虎、鹿等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人畜共患病不再是孤立事件,新冠病毒也很可能在动物体内发生新的变异。

图片

2021年9月12日,袁国勇教授因发现冠状病毒(SARS-CoV-1)是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而荣获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他的发现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document/read?vid=d6cdcf5c-0667-4b15-9fe3-edeb6834e73f


Zoonoses20211003.pdf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9903-1304150.html

上一篇:[转载]《科学》:社交隔离或需持续到2022年!哈佛团队预计,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传播
下一篇:[转载]《柳叶刀》:过早接种加强针可能存在风险,大多数人无需加强针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