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基金申请没有必要按年龄和资历来选项

已有 2224 次阅读 2022-3-3 09:51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金申请没有必要按年龄和资历来选项

近一二十年来,许多基金管理部门为了扶植年轻人成长,因而以年龄限定指标为年轻人开设一些专门的基金申请模块,如自科基金的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总的效果是不错的。但久而久之,在学界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程式,没有拿到基金项目的青年人首先应该申请到青年基金,接着才是面上项目,然后有了较深的资历后才申请重点项目等。其实,这种习惯程式约束了一些优秀青年人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试想申请一个国家青年基金项目需要做三年,大多承诺每年投入6个月的工作时间,再申请一个面上项目又需要做四年,又承诺每年投入6个月的工作时间。如果保证时间诚信和同时做两个项目,别的事就不能干了。其实,年轻并非智青,科研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年轻时更有优势,科研创新能力不在于年龄高低。只要有创新思想和能力,青年人也可以申请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等。显然,青年人在数量积累一般不如年长的,但科研创新不能用积累多少来评价。

近十多年,不少青年人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阶段做出了很大成绩,而且已经形成了科研迅猛发展的态势,其科研工作效率和国际化水平远比许多中老年人高。比如现在有很多青年基金申请的本子质量就比面上的高,由于近十年全国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青年人才数量不断加速,在各单位对基金数量攀比追求的压力下,青年学者申请基金的动力高涨。按常规程式,青年人一开始都去挤着申请青年基金,造成青年人申请基金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获批难度更大,这样就可能挫伤了部分申请未果的青年学者积极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埋没了他们的科研活力、造成不必要的负面效应,还可能逼迫青年人去学习拉关系和搞圈子,沾上了不良的学风。

基于此,建议管理部门不要太强调申请人年龄的界限和是否有主持基金项目的经验,不要有意引导从青年基金开始的申请模式;取消是否曾主持过基金项目的说明栏目,增加是否取得过什么突出创新成果的具体内容(不是得到什么奖项);适当动态调控平衡青年和面上项目的中标率;让青年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本子的分量去确定投什么类型的项目。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加强工作时间投入承诺的管理,投入工作时间不诚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各级基金申请和各类重大项目申请等都有对申请人和参加人员每年投入实际工作时间有要求,都有同时承担项目数量的规定。除了需要在网上填报的同一类型基金项目数量限制实施做得比较好之外,现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基金和项目大都不在同一个数据库里面,特别是工作时间的投入,这是一般管理部门很难管到的黑箱。因此很多牛人利用其积累的基础优势和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成为拿项目和挂名的专业户,而干活就靠组建大团队由别人来完成。众所周知,项目申请中标率是一定的,有人每次申请都中标,必然就有的人每次申请都不中标。一年只有12个月,但有些人填表时汇总起来,可能一年有几十个月甚至上百数百个月。

另方面,评审专家看本子、评项目或参加面试答辩会等,也需要尽量排除论资排辈的潜意识,也不要太看重基础积累的多少,在同等条件下青年人更应该优先考虑,更应该考虑申请人拿到项目后是否由其自己为主来完成,是否能够兑现承诺的工作时间,而不是被分解和转包出去。更多的具体问题就不多说了,说多了也没意思。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327825.html

上一篇:残雪装饰的校园
下一篇:仰拍梨花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