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交叉性和复杂性学科的一种新分类及其意义 精选

已有 5139 次阅读 2022-11-10 08:41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交叉性和复杂性学科的一种新分类及其意义

作者:吴超

对交叉学科和复杂性学科的分类过去已有成果,个人也曾做过一些研究。可最近又在思考学科交叉、综合、复杂等问题并有了一些新认识,如果从研究对象去分析这些问题,个人得出了一种也许是新的分类方式,具体描述如下:

对于交叉科学,基于研究对象的性质,可分为本体交叉和实践交叉。所谓本体交叉,就是相对于现有的学科分类而言,研究对象本身固有特性不属于现有单一学科的范畴,呈现出需要多个学科人员共同研究的特征,本体交叉又可以称为客观交叉或原始交叉;所谓实践交叉,就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特性而言,它属于某一个学科的范畴,但当人们在实践中考虑其外延或把多个研究对象人为地关联起来,它才呈现出跨学科的特性和需要多个学科人员共同研究的特征,实践交叉也可以称为后天交叉。

同样,对于复杂问题,基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也可以分为本体复杂性和实践复杂性。所谓本体复杂性,是指研究对象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符合复杂性的特征,其规律研究需要多学科人员一起共同研究,本体复杂性又可以称为客观复杂性,本体复杂性的例子如人体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地球系统等;所谓实践复杂性,是指非本体复杂性研究对象经过组合或拓展之后形成的复杂性;对于本体复杂性与实践复杂性复合的研究对象,可以称之为综合复杂性。

上述这一学科分类方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例如,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科学研究策略的制订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如果对于本体交叉和复杂性对象和学科,当开始研究时,人们就需要尽量遵循本体交叉和本体复杂性的特征及规律去思考问题和选择相对应的策略及研究方法,就需要多学科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就需要设立跨学科的组织机构等;而对于实践的交叉综合复杂性学科,则可以先思考是否可以将研究对象分解、降解、化简成非交叉性和复杂性的问题,然后再用专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等开展具体研究。

又如,有了上述这种分类方式,我们就能理解现在在相同的领域,有些研究者认为该领域是交叉性和复杂性科学;有些研究者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该领域并没有那么多的交叉,也没有那么复杂,而且也可以枚举很多例子来佐证。而出现有上述争议的情况的学科,肯定是一些属于实践交叉性和实践复杂性的学科,比如俺所在的安全学科,就经常出现上述的争议。由于是后天实践中形成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如果人们把视角盯着未构成交叉和形成复杂性之前的某一具体问题和孤立去思考问题,自然会觉得研究对象没有那么多的交叉性和复杂性;但如果一开始就思考问题的关联性并将其组合成复杂系统,则就形成了具有交叉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由上面的新分类方式,个人对安全科学或安全学科又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以前认为,从整体上看,安全科学是一门大交叉综合学科;现在认为,从整体上看,安全科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形成的大交叉综合复杂学科,但从局部和孤立的视角去看安全问题,安全科学同时也可以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过去认为安全问题可大可小,可简单也可复杂,个人对其本质原因何在并不很清晰,现在有了上述的分类,就很好理解了,这是由于安全科学是后天实践所形成的,研究者的着眼点和视域不同,其认识也不同。

除了对安全科学的交叉性和复杂性的新认识之外,还有一个认识是:安全科学或安全学科不同于别的交叉学科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交叉,不是小交叉,因为安全科学涉及生命、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系统等学科,显然属于大跨度的交叉,而这种大交叉是后天实践中形成的大交叉;二是由于安全与多个学科同时交叉,进而由交叉变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特征,而且这种综合是后天实践的综合;由前面两个特点符合复杂性的特征,又形成了第三个特点,复杂性特征,而且这种复杂性是后天实践中形成的复杂性。研究者的格局和视域越宽广,即考虑大安全甚至宏安全问题,从整体上看,安全科学就是一门在实践中形成的大交叉综合复杂科学或学科。

由于安全科学不是从原始就形成的本体大交叉综合复杂性的学科,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和随着社会系统与人造系统的复杂化而变得复杂起来的,按逻辑推论,这种复杂是可以回归成简单的,因而人们在开展研究时可以用复杂思维也可以用简单思维,简单和复杂的方法在安全科学中都可能用得上。从人解决问题的愿望出发,大多数人都愿意让问题简单化为好。从上述的分类可知,对于实践交叉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对象或学科,用简单化解决复杂安全问题也是可能的和有效的。

对于后天实践形成的交叉学科和复杂学科,单一与交叉、分解与综合、简单与复杂、以及处于上述三者中间的状态,都是可以存在和需要的,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是同时都需要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363081.html

上一篇:一种智慧安全管理方法
下一篇:梭鱼草苗谱写的音符

8 尤明庆 雷涛 农绍庄 张俊鹏 李剑超 彭振华 许培扬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