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科技人的别样百态——请勿对号入座

已有 3712 次阅读 2011-2-5 08:09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研究, 层次, 科技人生, 百态, 别样现象

科技人的别样百态——请勿对号入座

 

    个人认为:春节长假各种“体感享受”和“体感娱乐”偶尔消受一下很好,但天天如此就腻了,特别是作为50多岁的人更是经不起太多的“享受”,最持久的兴趣还是工作,即使是另类工作——写博。有空闲时间,多思考和总结一下过去也是很好的事。因此,下面写篇多年科研的另类感悟。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写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这里再加一句,“庸医(游医,悠医)治百病”,现在不是医生也可以包装成名医包治百病。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价值取向乱伦、追求急功近利、没钱万万不能的社会里,从挣钱多少的角度看,“上医”挣无钱(没病谁看去病啊?除非精神病),“中医”挣小钱(欲病先忙别的吧,这年头时间就是金钱啊),“下医”挣足钱(已病只能上医院了,那就只能认宰吧),“游医”挣大钱(张悟本等之流可真发大财了)。

    由此想到自己处身科技界里的人群。现在,做大学问的哲学家有如“上医”挣无钱,做基础学问的理学家有如“中医”挣小钱,做工程技术的有如“下医”挣足钱,做忽悠学问的有如“游医”挣大钱。因此,想当哲学家的几乎绝迹。绝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当“下医”,个别人心底里甚至更盼望能当“游医”忽悠挣大钱。

    中国一直自称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是发展,最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由此许多政府科技官员也就把“能够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课题和成果”当做国家需要来引领中国的科技界,也就出现什么“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省内领先、省内先进”等等的评价等级和成果。如果从全球创新的角度评价,只有国际领先的成果才有意义。从全球范围上讲,不是国际领先的研究就是重复劳动。如此看来,中国科技队伍尽管是巨无霸,但真正做国际领先研究的有多少(鉴定会的砖家评为国际领先的除外)?中国的科技成果多如牛毛,许多科技创新都是“名词创新”而非“知识创新”,许多成果除了为了应付给钱单位的任务和报奖推广获得更多的名利之外,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国人渴望“诺奖”多年了,可是人家的“诺奖”是站在全球的角度评的(除了“和平”“诺奖”),而不是评“解决实际重大问题”的奖。

    做一个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功利,那就很难有原创性和革命性突破。功利项目功利教育功利发展,结果必然成不了什么大器,这也是当今中国的现实。当今绝多数科技人员做科研都是为了谋生和为了挣钱,包括写论文。当没有钱和没有人逼迫你做而你能舍命而为之时,这才是真正的兴趣,而现在能达到有这种兴趣的人太少了!

    目前高校在大环境的引导下,先生们有的越来越像政客,有的越来越像领导,有的越来越像承包商,有的越来越像老板,有的越来越像商人,有的越来越像研究员,有的越来越像工程师,有的越来越像教书匠,有的越来越像打工仔,有的越来越像个忽悠先生。。。。。。,还有少数集上述多个头衔于一身的杰出大师、旷世奇才、领军人物!而这些“大师”、“奇才”和“人物”也正是许多高校心眼里最想引进的(有的招聘广告甚至都明说了)。而“越来越像教师的教师”却不多了,因为真正的教师他们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因而也就注定没有什么出息和要被边缘化。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也许还可以说:“有其师必有其徒”,名师出高徒!高校的师傅三教九流,高校每年培养数百万高级人才也自然也是九流三教,他们走入社会后的力量之巨大势不可挡,肯定什么角色都有,知识分子真的极其多元化了!

    我也是凡人,自己所做过的大多数科研工作主要是迫于谋生需要,当到了基本需要满足了以后,才有了部分真正有兴趣的科研,才开始由工程技术转向科学方法。而我现在越来越不怎么写文章了,原因是不想再做重复的劳动和创造垃圾,只有当认为非常有必要写的文章才写。如果是为了挣钱,那还是去该做生意或当企业家吧,因为圈钱再多的科学牛人那点科研费也比不过大老板们从股市套来的钱多啊。现在许多高校往往把科研费多少作为重要指标互相攀比,与企业比较简直太渺小了。

    古代中国正统的学人和清官许多都有“三不朽”的追求,即“立功、立德、立言”。当下中国学人的追求是什么?100年后当下的许多科学界大牛们还能留下点什么“不朽”的痕迹否?可能大家自己心中都各有数。

    此博文可能显得比较阴暗,务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个人觉得只有大家都愿意说出点阴暗面才更能彰显阳光!有CCTV“科技人生”和“大家”栏目来照耀和感动中国了,俺们小人物写小博文就不必要再去弘扬太阳的光辉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410346.html

上一篇:人以类聚,博以群分——科学网博客新手心得
下一篇: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小文章:(1)城市盲道

18 罗岚 洪昆辉 张学文 徐迎晓 李丕鹏 陈绥阳 刘锋 陈国文 丛远新 施继龙 李永丹 杨学祥 张华容 梁进 茹永新 刘立 colorfulll opticssim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