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2016盘点一】全年重大舆情事件之“共情效应” 精选

已有 10979 次阅读 2016-12-22 11:06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今年网上颇不太平,这一点和往年一样,总有一些事情会惊扰到我们的内心。

  从大的方面说,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的力量慢慢地显现出来,而且作用似乎也越来越重要。

  这一点让我不断想起明茨伯格的《社会再平衡》,里面说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三足鼎立,一方过强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在书中举例子说苏联就是政府太过强势,结果偏沉造成最后倾倒的结果。

  书前一位华裔教授写的序言也有点意思,说了更多三足鼎立的稳定性问题,其中包括企业中也有政府风格的,企业风格的,和社会组织风格的,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就是这样,自组织或者分形结构的样子无处不在。

  舆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对于事件的反应,但是,每天都发生那么多事情,不可能社会对每件事情都要剧烈反应,而是会选择那些让大家产生“共情”的事件进行强烈响应。

  比如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想到了自己的求学时代,或被冷落或被侮辱,或被殴打或被欺负,总之不少人内心中都有隐疼发作,因为我们的学校给大家提供的并非是一个公平的环境,自己必须面临这类孩子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苦果并吞下,且往往还不回家告知家长。如果这不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也不会因为一篇文章就引起如此大的轩然大波——网络大体是理性的。

  我们再回顾之前发生的几件事情,会发现也有类似的共情效应的存在。

  一、魏则西被莆田系医院过度治疗终遭不治。每个人都必然成为病人,或者必然已经当过病人,在医院医生面前的无助与无奈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即便你本人是大夫也一样,因为你不可能熟悉所有的病症,而你或你的家人所得也完全可以在你的知识体系之外,那么,此时你是弱势群体。

  我们完全有可能走进一个看上去很正规的不是纯粹为了挣钱而开的医院大门,然后最后却落到了莆田系医生的手里,掏尽腰包无觅处,一命呜呼离恨乡。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愤怒了,表达了,形成对于这类医院质疑与反对的风潮。

  二、广州的陈仲伟医生被十几年前的病人杀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行为,每个行为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哪怕自己当时只是在履行职权范围内的职责。作为一个大夫,一个牙科大夫,治牙不可能保证这辈子就不再出现任何问题,那么,当一个病人因为十几年前的牙出现问题而问罪于医生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行为是不是也会带来类似的风险了。

  如果我们知道这样的结果,大约是不会去做任何事情了,相比其那些责任来,后面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承受之重的,比较成本收益,我们何苦来哉。

  三,雷洋在洗脚房外被抓然后突然暴毙事件。该事件还没有一个结果,前周看到了辩护律师的一个微信文章。这件事情也是让几乎每个人心生恐惧,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洗脚房外被发现,而你都不见得有机会辩解就一命呜呼了,如此,基本的安全都会处在一种被威胁的状态中,怎么不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雷洋事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应,而执法时所重视的证据又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也给以后的执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记得那句话说得好:法律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坏人。这一点和之前的“法律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已经有了天壤之别。美国体育明星辛普森之被无罪释放更多是因为警方有伪造证据的嫌疑,而不是辛普森本人没问题。

  这些事件都让国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所以,在舆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乃至轩然大波。

  我有个朋友写我们的社会治理要六化,包括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法制化。

  其实,这些说法都对,而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会治理的“全面现代化”,我们不能只要求在一个方面达到某种要求,而是所有方面都一起往前走。

  以上的几个例子说明的是,我们要在教育理念和做法上完成“现代化”,我们还要在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医疗管理方面完成全面“现代化”,在职业行为的安全性方面保证思维上的“现代化”,在法无禁止即可行、免于恐惧方面实现环境提供方面的“现代化”。

  记者罗尔的女儿罗一笑事件也一下子触发了我们的爱心,我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见有孩子处在困难之中愿意伸手相助,因为我们隐隐中也知道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也许某天就处在需要被帮助的状态中,那么,我们也期待着别人一样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如果这种爱心被商业消费了,这个社会就顿时显得不那么可爱了,我们感觉似乎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而同时,那些应该被帮助的人就没有了机会,于是,我们愤怒了。这是两种“共情”,分别存在,柔软与锐利共生,情谊与伤害同在。

  同样的,中国老人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坏人变老”或“老人变坏”的疑虑中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当老人在街边摔倒而无人敢扶,我们知道人心在变得刚硬,而背后的原因则是这种状态的成本不是国家率先承担的,而要由个人负责起来,对于个人(不管是老人还是搀扶老人的人),这种成本一样是无法承受之重。但是,国家的政策还没有普惠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方面。

  如此相比,孩子们在学校里精神上受的委屈似乎真的尚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信未来的各种舆情还会在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凸显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每种事件都带来一种严厉的拷问——会不会直刺你的心灵,其实一定会的,我们的心看到了更远的世界,而脚步却没有同步跟随上来,心在物远,痛苦也就必然存在且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下去。

  但是,千帆过后,这个世界毕竟会越来越美好,所以,我相信天会变蓝,我相信霾后的春天一定会来。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1022436.html

上一篇: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现象的文化与科学解释
下一篇:从医院“回扣门”谈医疗教育部门的“良心价格”

10 张晓良 武夷山 王德华 王志强 姬扬 岳雷 郑永军 王兴民 姚小鸥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