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陈安谈现代应急管理在中国(2)

已有 3611 次阅读 2008-6-11 13:43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关键词:学者

二、应急管理有四招,此次中国政府用了“绝招”

  [主持人]:作为一名专家学者,可能在经历了混乱之后,您也思考了很多关于应急救灾机制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正如刚才您介绍的,在这次地震过程当中我们感受到了很多,比如信息传输的中断,包括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包括其它的一系列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这次地震发生之后,我国各个政府部门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第一,在网络上第一时间发布了一些地震相关信息。第二,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地震现场,包括各个专业化的救援部队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这一系列的表现也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肯定。我不知道作为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学者,您如何评价我国政府在这次灾后的应急表现?

  [陈安]:对于政府在本次地震中所实施的应急管理做法,我觉得可以给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从我的角度来说,如果给分的话,应该给到95分以上,这是我的一个整体评价。

  [陈安]:对于应急管理,我之前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招数。第一个招数,我把它叫做“损招”,如果出现突发事件之后,你采取不当措施去进行应急管理,它可能会加大突发事件的灾害性的后果。第二个招数叫做“好招”,是用低成本获得并不是很高的收益,也能说是有效,成本也不是很高,这样的情况下,我把它叫做一个比较好的招数,因为毕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并且没有使用过多的成本。第三个招数,我把它叫做“妙招”,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能够高效的完成应急管理,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因为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之后,我们面临很多很多未知的东西,所以要达到用最少的成本完成最有效的救援,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世界上应用妙招的例子,好像还不能找到一个例子能达到这个层次。还有一个招数叫绝招。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绝招使用了大量的成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仅从效果上来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达到了这样一个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同时花去了特别特别多的成本。

  [陈安]:对于这次汶川地震来说,我们党和政府一开始就直接采用了这种绝招,像温总理说的,举全国之力,进行这次地震的救灾应急。我觉得,这个定位还是非常准确的。在当时地震背后的因素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用这种高成本的方法。但是,最后证明还算运用了比较有效的一些救援手段。所以我觉得,这次中央政府、其他各省市区的政府对于这次地震应急管理整体的得分应该是在95分以上。除了应急管理本身,它还带来了很多其它方面的很正面的东西,比如,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以及包括对于应急管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下一步的准备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我觉得这些都是这次地震救灾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比较正面的东西。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现代应急管理”。就我理解而言,应急管理可能主要是针对一些偶发或者突发性的事件,谈应急管理的概念之前,我想是不是请您在这里给我们网民介绍一下突发事件是一个什么概念?一般来讲,突发事件包括哪些类型的事件?

  [陈安]:就突发事件来说,我们可以有两种概念上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是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是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者潜在危害性的事件,这些都可以叫做突发事件。如果从狭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定义,突发事件是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比较大、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或者灾难。这里的“突发事件”一般会省略“灾难性”这样一个限定词,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说突发事件的时候,都说的是灾难性的事件,这是我们对它的一个定义。

  [陈安]: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国家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叫紧急状态、紧急事件、危机事件,说法不同,但是含义区别不是特别大。

  [陈安]:说到关于突发事件的一个分类,我们国家的学者经过研究,最后体现在我们国家的总体预案和突发事件应对法里,把突发事件分成这样四个类别:第一类自然灾害,就是我们这次的汶川地震。第二类是事故灾难,大家也比较容易理解,像交通事故就属于这个范畴。还有一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对于2003年非典印象深刻的人,对它比较有感觉。最后一类事件就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是一些暴力行为。

  [陈安]:这四类事件是我们国家目前对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一个基本划分。应该说,这个分类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这四个不同类型的事件之间存在着交叉。比如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有可能同时发生,或者说是相继发生。像这次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就会有防疫防化的人员进入,防备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害怕它诱发公共卫生事件,于是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结合在一起,其他的事件之间也会存在这样的交叉。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28634.html

上一篇:陈安谈现代应急管理在中国(1)
下一篇:陈安谈现代应急管理在中国(3)

1 蒋永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