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第四次“现代应急管理”暑期班之“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应急应用”

已有 2574 次阅读 2011-7-7 16:52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经济学, 应急管理, 管理机制

  2011年6月19日上午9:00,在第四次“现代应急管理”暑期课程班上,陈安老师向大家讲述了“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应急应用”相关课程。
 
  此节课程共分五个部分:机制的概念及分类、机制的目标选择、机制的构成元件及数学表示、机制的设计模式、机制设计的具体实现。
 
  在讲述机制的概念及分类之前,陈老师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理论的概念,即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在认可其重大意义的同时,陈老师也深入分析了其局限性。
 
  在机制的概念及分类一节,在对“机制”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陈老师给出了机制的不同分类方式,如按照不同的形成方式,机制可以分为自发机制和人为机制,按照不同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导向机制、均衡机制以及动力机制,按照不同的领域属性,可以分为机械机制、管理机制、化学反应机制等。
 
  在机制的目标选择一节,陈老师首先指出了机制设计的五大目标:公平、公正、秩序、利益及效率,接着举了几个单目标机制设计的经典案例,如紧急电话接听机制、京藏高速公路堵车解决机制等,最后指出了科学创新是机制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节是机制的构成元件及数学表示。在这一小节,陈老师指出“机制一般由目标及7元件组成”。这里的7元件主要包括主体、客体、介质、关系、时间规制、空间规制以及能量规制。其中,前三者统称为参与者,而后三者统称为规制。接着,陈老师对7元件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网络和机制元件四面体这两种数学表示。
 
  第四节是机制的设计模式部分,陈老师指出机制主要包括四种设计模式:
 
  直接模式,即利用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方式来设计机制,主体客体的地位有时可以交换,如交易机制,卖方与买方间的博弈等;
 
  间接模式,即主体与客体通过介质产生联系,此时可通过改变介质来进行机制设计,其中,介质对目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并可以分为关系从属型、资源互斥型、作用传递型以及第三方评价型四种;
 
  变质模式,即在不改变主客体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规制来实现目标,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不直接作用于主客体的行为,通过环境的改变来迫使主客体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并给出了改变时间规制、空间规制以及能量规制等各自案例;
 
  理想模式,即各参与方目标一致,没有主体、客体之分。
 
  最后一节是机制设计的具体实现。陈老师首先指出机制设计的模块由规则、规律和流程三部分组成,并以应急机制的组成为例,指出应急机制是由监控机制、启动机制、协调机制等十部分组成。接着,针对应急协调机制、监控机制、启动机制、处置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如何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小节最后,陈老师分析了机制失效分析在机制设计理论中的重要性。
 
  本节课程于上午10:30左右结束。
  编辑:张昊宇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462851.html

上一篇:第四次“现代应急管理”暑期班之“应急评价”
下一篇:第四次“现代应急管理”暑期班之“现代城市社区安全与应急管理”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