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因康桥而徐志摩4】但我不能放歌

已有 6751 次阅读 2012-12-21 00:50 |个人分类:文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徐志摩, 康桥

 
写了三篇关于徐志摩其人其诗的文章之后,终于要写到那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再别康桥》了,我的心就突然沉静下去。
 
 
看到杨晓虹写到在剑桥外面的小店里,有徐志摩的书在出售,让我想起夏目漱石,他在伦敦大学求学,后来当日本人经济发达后,想在他33岁起开始留学的伦敦大学外面塑一个夏目漱石的雕像,被英国相关人士质疑了,大意是:这人不知道是个啥人,居然也能塑像吗?
 
这个故事又让我一下子想起山西煤老板象把自己爸爸照片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故事。
 
徐志摩对于剑桥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是伦敦大学之于夏目漱石吗?
 
 
而徐本人的《再别康桥》我看有的翻译是《Say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但是也被翻译成《Farewell to Cambridge》,后面这个再转译过来却是《永别了康桥》的意思。
 
那么,在诗人原本的意象里,真的曾经泛有“永别”的意思吗?
 
翻翻徐的诗,感觉里面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但是诗人眼中的爱,却是绝望的,或者说越短暂的越可能是爱,所以,诗里大量的对“偶然里的交汇”和“瞬间后的流逝”不厌其烦地从不同角度刻划。于是,在我的评论里,他的诗的主题其实是“幻灭”,正如俞平伯说《红楼梦》是“色空”一般——一部如此这般地描述了爱情的小说居然主题是“色空”啊。
 
也所以,在题目里,我选择了“但我不能放歌”这一句,应该说,在全诗里是最不起眼的一句话了,但是,我认为它是全诗的要害。
 
来和往都没有声息,没有痕迹,这是诗人之于康桥,那么,中间过程又如何经历?寻梦?借助于工具,然后就要到“星辉斑斓里放歌”,可是,终于还是选择幻灭吧,“但我不能放歌”......
 
一方面,美好的东西不宜被打扰,就让它在那里永恒着最好。
另一方面,于过往的人而言,体会美丽则可以采用静默的方式为好,包括本应存在的夏虫,也就一起跟着沉默了吧。
 
 
越剧选择了《西天的云彩》作为名字,那是告别时出现的意象,也是告别的对象。接着,诗人的眼中终于出现了近处的景象,柳枝、艳影,都也是中国式告别时的典型代表物。
 
但是,西天的云彩是否又格外的特殊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644809.html

上一篇:假如明天来临........
下一篇:在美国佛罗里达应急运作中心留影

13 曹聪 李伟钢 杨晓虹 谢力 刘艳红 郑融 武夷山 王芳 庄世宇 陆雅莉 朱艳芳 孟津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