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冯端院士对我“顶天”“立地”不可共存说的商榷【附简评】
陈安 2009-3-3 00:11
【Blog主人按: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认为顶天和立地很难在一个人一项创新上得以体现,举例子认为冯康先生在有限元的理论上做出了国际瞩目的顶天成果,但是,具体实现和应用更多有赖于其他的学者和行业专家,昨天,《科学时报》编辑来电话说冯康先生的胞弟冯端院士对此有异议,我抓紧对编辑部表示:这样的商榷 ...
个人分类: 事论|5151 次阅读|9 个评论
在哪里发表论文才算应该?
热度 1 陈安 2009-2-8 11:49
??那次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六届文化艺术节青春的风采文艺汇演,除了对舞蹈《踏歌》很有印象特地写了五千字长文进行评述外,也对两个很具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节目很有感触,其中一个是来自地理所的群口相声《三学子比专业》,是来自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三个博士生表演的相声,对人文地理、 ...
个人分类: 事论|56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可以匿名,但更提倡实名的批评之风
陈安 2009-2-3 13:43
??科学网提倡实名为文对于网络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贡献,尽管科学网并不是第一家这样干的,可是由于科学家本身具备追求真的特质,所以,由科学网提倡实名可谓非常恰当。 ??其实,我想大家都很喜欢匿名评议,尤其在持批评意见的时候,匿名容易把尖刻的意见表达得更充分。 ??但是,有一个问题在于, ...
个人分类: 事论|4462 次阅读|3 个评论
师妹今天来我家走亲戚
陈安 2009-2-2 17:10
??我年前就说邀请师妹带她的儿子过年时到我家走亲戚。 ??现在的祝福和问候都是网上的了,或者是手机这样的网络。原来的年味就越来越淡,可是,曾经过了以往的年的朋友,大多会怀念那种围炉夜话,全家闹哄哄的年。 ??在城市居住的人们,尤其如此。过年往往意味着不工作、看电视,多吃东西,听窗外的爆竹声和烟花 ...
个人分类: 事论|33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学生应该怎样帮老师才算帮到点子上?
陈安 2009-1-30 10:25
??在很多事情上,学生帮老师充当先锋官冲锋在前,属于天经地义。即便老师真的有错,学生尽己之力去帮着去维护一下老师的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样的事情上,学生本身永远不会有错,大家反而会更喜欢这个学生。 ??不过,帮忙有多种帮的模式,如下: ??1,真帮真有效果 ??2,真帮没有效果 ??3,真帮 ...
个人分类: 事论|41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项目评审的四种模式——颂扬、训斥、吵架、商讨
陈安 2009-1-16 11:52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会不时地作为专家身份参加项目评审,当评委的感觉还是很爽的,颇觉是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般情况下,被评的人还会乖乖地听着,并不时插话道:专家您真是言之有理,高屋建瓴云云,表现出无比的尊敬。   差不多每个教授副教授的都会当过评审专家,同时,也 ...
个人分类: 事论|7598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们该不该去批评——也说那首著名的小诗
陈安 2009-1-13 12:24
??知识分子或者一切分子遇到一些明显有悖于常理的现象,或者明显不合规的东西的时候,总想跳出来说话,而这样的话即便大声说出来,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并无用处的,只有很多人一起说才有价值,才不会被忽略,但是,要求很多人出来说批评性的话是很难的,所以才有沉 ...
个人分类: 事论|586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人,其实并不真正重视教育
陈安 2009-1-10 11:49
  看到有学者讨论犹太人重视教育的问题,说到2008年诺贝尔奖金得主就有100多位了,这个数字让我吃了一惊。   我们中国人也天天喊着重视教育,从古到今,说得还特别来劲。   我不禁要问(焦点访谈的典型句式):我们真的重视教育吗?   据我的粗浅观点:我们中国人重视教育并不是重视素质的提高, ...
个人分类: 事论|14321 次阅读|9 个评论
华罗庚: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开发中的失败
陈安 2009-1-7 17:36
??今天是我们研究所李之杰研究员七十周岁的生日,几乎整个研究室的成员都参加了中午的宴会。 ??李之杰研究员是华罗庚推广优选法统筹法的八大金钢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机构的优秀分子参与了推广,不过我们所就有八位,而且是比较重要的八位,所以,被戏称为八大金钢。 ??李教授 ...
个人分类: 事论|5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