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色 COLOR SC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小水獭 ☆Enjoy Life ☆Do Science☆

博文

知识分子的爱国责任

已有 5339 次阅读 2007-12-11 06:10 |个人分类:剑胆琴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知识分子的爱国责任

(贴一篇大三时写的作文)

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并献身于专业,也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良心,敢于思考,探索,关注社会现状与未来。正如东林书院的匾额所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是这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所作所为才配的上知识分子的称号。浸润着民族传统文化与接纳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知识分子,面对着故土的百年沧桑与今日的社会文化转型,应做出深刻的思索与身体力行的爱国行动,体现一个现代国民而非卑微子民应有的担当。
知识分子首先是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就应当具有相应的公德心。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诚实的对待自己的劳动。认定了自己的天赋与爱好,在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后,就应当努力地去工作。当律师,就伸张正义;当医生,就疗救病苦;当教师,就传承文明;当艺术家,就使世界更美好……作一个称职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但也不仅仅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他们的禀赋与工作性质注定他们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文化上的交流应当是平等自由的。玛丽•居里把镭献给了世界,世界献给她永远的爱戴。这是一种最博大伟岸的互助。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忘记争斗,不计较狭溢的“得”与“失”,抛弃个体的私心高远地看世界。这样,人的心灵才能沐浴在暮鼓晨钟的深厚里得到净化。科学成果应当属于全人类。知识是一种力量。全人类的互助与友爱的全方位的实现也许不那么容易,但是从知识分子做起,从科学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做起。渐渐的各种肤色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么,偏见仇恨将会少一点,理解关爱将会多一些,为了获得和平所流的鲜血也会少一些。
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成长发展,他也必将打上这个社会的烙印,他与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对祖国的热爱与建设祖国的抱负,是他为科学献身的动力。但在这个以竞争为主旋律的世界中,衡量一个民族的科研文化程度,却必定要有国界的划分。每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都自然形成自己的群体,需要自己的期刊作为支撑阵地。一个没有自己高质量科技期刊或“科技成果展览馆”的国家,除了在重大科学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以外,更没有能力在保护重大科学问题方面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产权平台。
深沉的爱国情感与献身精神会使知识分子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高尚的奉献。钱学森等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回国壮大祖国科研力量。非典时期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在病魔前不退缩不逃避。《刺杀肯尼迪》中坚持探索真相的检查官加里森。他们体现的伟大的人格力量与高尚的职业信仰,使他们不仅成为社会运作的中坚力量,而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知识分子的勇气也不应亚于他们的才华。无数铁骨铮铮,满腔热血的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因写《雨巷》成名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一贯的文风流露的文弱与忧郁让人难以与他在日军狱中坚贞不屈联系在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书生,其神经的坚韧敌过无数莽汉。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当抱一种舍我其谁致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继往开来的责任,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恩惠,就应当对于国家民族社会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界惟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知识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起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
知识分子,应当坚守独立与自由的阵地,不依附与权威,也不取悦于大众,通过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使自己从权力网络中独立出来,又通过启蒙立场使自己迥异于民众的意识形态,执著的探询未来。比如遇罗克、张志新,他们敢于想甚至敢于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同胞,知识分子要担当起对国家前途与命运广阔的责任。不断批判,不断探索,并以此为社会提供前沿知识的人。他们中,有鲁迅,高尔基,爱因斯坦,甚至上溯到苏格拉底。
知识分子要独立客观,但决不是冷漠超然。他们应当关心百姓疾苦,为民喉舌。在邪恶苗头出现时,勇敢的站出来声张正义。如在德雷福斯案件中呐喊的左拉,如湖北省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实话实说,他们是社会的良心,正义的化身。不去依附阿谀权贵,而是关爱弱势群体。
爱国者热爱他的民族,但那决不是狭隘民族主义,民族性原则与世界公民心态并无冲突。知识分子热爱祖国,他就必将热爱和平。为了和平共处,他不光爱同胞,也一定爱异族,love human being。他在驻南大使馆被炸时痛心,他在911事件发生时一样痛心,因为他尊重生命,渴望和平。一切爱人类的知识分子,不管他们持的是左中右哪一种政治倾向,但在反对恐怖,拒绝恐怖,尤其是大规模恐怖这一点上,应该有共同语言应该有一个可以联合起来的契合点。
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在走入社会后仍不做他当学生时不齿于做的事情,他真的很不容易。”这篇文字,是我在阅读思考之后,确立的自己所欣赏所愿意去付诸实践的爱国行为。10年,20年后的我,看到这篇文章,是发出会心的微笑,还是羞郝的苦笑,就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25-12401.html

上一篇:我的议论
下一篇:blog用户名小水獭的来源

0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