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监考——无可奈何的教育手段

已有 3849 次阅读 2011-7-19 17:24 |个人分类:教之道|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考试, 抢购, 监考, 站着, 巡视

“......都快站死了!”监考完毕在送试卷的路上,听见一位女教师半抱怨半无奈地说。
近几年,高校的监考任务越来越繁重。是啊,学生每年都在递增,但教师的数量并未有多少增加,教室数量更是增加缓慢,这就势必造成监考越来越难!
看看某一次监考热闹非凡的景象吧!
下午2点至4点考数学,要求1点30分取卷。等俺赶到取卷室的时候,老远望去,感觉大家都像前些日子抢购食盐的。不过时间不长,大家都拿着自己的任务去各自的考场,学生们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一进考场(其实就是正常的教室),学生们都站在等候,俺问“为什么站着?”学生回答说“等候分配座次”。另一位老师(就是俺的监考对子)急忙在黑板上写下座次,同学们各就各位。
有的监考老师说了,其实就是宣布考试纪律(学生们都听了上千遍了吧):“......该上厕所的赶紧去,否则考试时是不允许去的......”怎么好像在对幼儿园的孩童说话哩!
一会儿,校级考试巡查者来了,对俺面授机宜:“王老师,告诉学生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律放到一边去、手机一律关闭......”俺倔人此刻表现特别乖,根本不倔,立马对学生鹦鹉学舌般重复“上级领导指示......”
“把考试证拿出来,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没有考试证是不允许的,尤其是巡视的来了......”有的教师还在既似宣布纪律,又像提醒着学生......
试卷发下去了,学生们开始作答。有老师提醒学生“先写上你的名字”......多年来的“管得过多过宽”使教师们已经习惯了替学生考虑问题,几乎每一步都有人提醒,难怪现在教出来的学生都是大家看到的样子。
“有一个题存在问题,请大家根据黑板更正。如果看不清请举手示意。”俺奇怪为什么考卷印出来之后才发现有问题呢?
十几分钟过后,嘈杂、烦躁的局面终于消停了,学生们在认真答卷,监考教师在轻轻地踱着步子——监考指令规定:监考教师不许坐着、不许站在一个点上不动、不许看书、不许听音乐、更不许打电话等。为了不影响学生答卷,俺一般在讲台边或教室后边来回走动,有时也默默地背诵那句名言: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其实,在这个各项制度齐备的时代,真正的宁静是短暂的,即使学生们在考试也如此。
一会儿专业教师来了,引起一阵骚动,问一下有没有问题,而且明确规定只能问“看不清的”,其它概不回答!
一会儿领导来巡视了,又引起一阵骚动。“没什么问题吧?”领导关切地问,我们毕恭毕敬地回答“一切正常!”领导笑笑、点点头走了。
一会儿督导员来了,也引起一阵骚动。如果有人不信,俺有照片作证:
学生们遵守纪律,监考老师就闲着没事儿。所以俺非常无聊地看了墙壁上的《课堂学生守则》,说是学生守则,实际上也有管教师的条款。有这么一条——“教室内不允许穿拖鞋”,反正无聊,俺就数一数穿拖鞋的学生吧。好家伙,有7人,全班共29人。有意思的是俺还碰见一位教师也是赤脚上阵,另一个教室里的。还有一条——“教室里不许喝饮料”,这是什么话,难道喝水也不许吗?水也是饮料的一种,只不过是最普通的饮料而已。其实学生们根本不管这些,即使上课也照喝不误。
今天监视的是10级学生,新生,好看,基本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是三四年级、甚至二年级有时还是会遇到意外事情的。有一次与学生闲聊,问“你觉得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描述更确切?”学生不假思索回答:“天下乌鸦一般黑!”俺当时就翻白眼儿了......
想着想着,突然听到老师说了“还有30分钟,请同学们赶快答卷......”
今天天气很闷热,再经过近两个小时、六七十人的热交换,教室里有些令人窒息的感觉,的确盼望同学们快答快交卷走人。
“还剩最后10分钟”,老师又一次提醒着学生。
终于打铃了,开始收卷——有的学生趁机“捞点外快”,俺是火眼金睛,到了最后时刻也决不放松警惕。
收卷按顺序排好,送去指定地点。
监考,难道就这样继续无限延续、扩展下去吗?
回实验室的路上,俺突发歪想:能不能与监狱联系一下,他们应该有犯人学习的房间,估计一定会有监控系统——即CCTV,学生们可以轮流去那里考试,发给教师们的监考费就负给监狱当作场地、设备租用费......【反正学生已经说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嘛】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745-466325.html

上一篇:终于找到“居里家荣获三次诺奖”的根源
下一篇:实在不愿意学习就算了,别哭呀!

10 逄焕东 吕喆 汪梦雅 李学宽 张玉秀 袁贤讯 苗元华 曹广福 王德华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