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彦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undu 海南大学 杜彦君博士 研究方向:物候学

博文

台湾之行感触一

已有 3793 次阅读 2011-11-20 22:02 |个人分类:杂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台湾, 税赋

转眼从台湾回来已经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写论文和出差,未能整理照片和感受。今天心血来潮,伴着豆瓣电台的轻音乐,希望通过记忆来梳理一下这次台湾之行。在台湾的一周,我最大限度的去欣赏、享受和了解这个宝岛的美景、人文和政治。去台湾之前,我对台湾充满期待,一年前曾购买一本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书《台湾》,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介绍风景的图册,而是从地质、地理、人文等方面介绍台湾的书籍。

 

这次的行程安排大体是:101415日,在东海大学参加研讨会;16 日到位于台湾中部南投县的莲花池森林样地,17日抵达位于北部宜兰县的福山植物园;18日考察福山森林样地;19日抵达台北;20号返京。不论在台中市、南投县、台北市、桃园县还是宜兰县,随处可见的就是便利店,以7-11和全家(Family)为最多,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这令我想起了2005年香港所见,到处是便利店和小超市,相比之下,北京的便利店比例却很小。从事科研,学会了追问“现象”背后的“机制”,为什么大陆的便利店比港台要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象沃尔玛和家乐福一样的大超市?这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关键问题出在税费。大陆政府对小便利店征收了很高的税收,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等税费,和大型超市一样多的比例。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高的税赋,结果是对便利店不利,因为大超市有钱请得起会计师,给它们避税,而小便利店请不起会计师,那么大超市就可以以低于便利店的价格出售商品,导致便利店的倒闭,然后形成垄断。结果,家乐福和沃尔马就可以压低供货商的价格,而且以很高的价格卖给老百姓。这也是为何我们植物所的“草原飞鸡”进不了家乐福的缘故,家乐福居然要60万的摊位费!而香港和台湾不同,便利店等小超市,税费全免,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利润税和注册资本税。结果正好相反,便利店降价,家乐福和沃尔马只好跟着降价。所以,去台湾的人,感觉这边物价相对大陆不贵,相对台湾人的收入水平,那叫便宜!一切都是有“现象”背后的“机制”在起作用。

在台北,没有感觉到象北京那么高的人口密度,在台中市等地方更是少。据导游介绍,台湾近些年的人口出生率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二,政府鼓励生育,每生一个小孩,奖励6万人民币,但老百姓还是不生。台湾这么一个省份,只有2300万人口,而北京这么一个城市,人口20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澳洲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中国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人口,是我们爷爷奶奶那个时代,政府鼓励生育的结果,在“英雄母亲”荣誉的忽悠下,我们的奶奶和外婆都成了七八个还在的母亲。真是有什么样的law,就有什么样的pattern!科学研究中,不光研究lawmechanisms,还要讲consequences(后果)。人口多了的后果是什么,是低的人均收入,低的土地面积,高的房价,严重污染的空气和江河湖海,是恶性竞争,是公民的自私。所以,我们学习生态学时,教材上有一句话就是:中国的环境问题本质是人口众多。其实,中国现在的大多数社会和经济问题,本质上也是人口众多。而台湾之所以富饶,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没有荒唐的鼓励生育政策。 另外,蒋**石和蒋**国父子,在台湾实施了成功的“土改政策”,使得台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共*dang靠什么夺得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土改政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蒋jieshi当年在大陆也搞土改,只不过性质和gcd的不同,gcd搞的是“暴力土改”,蒋先生搞的是“温和式”土改。“暴力土改”是什么呢?就是把地主的土地全部没收,然后整死这部分地主,把没收的土地否分给百姓。而蒋的“温和氏土改”是把地主的田用债券的方式赎买,然后允许农民以分期付款方式从政府手里低价购买。老百姓跟谁走?肯定跟着gcd,而不是国民dang。因此,我们的曾祖父一辈的地主们,都在40年代末的土改中被老mao整死了。而在台湾,农民有了土地,地主都改行去搞工业,成为资本家,台湾的工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制度可以一夜之间改写,但是商业头脑和市场意识,只有通过漫长的学习才能形成。地主阶级,多是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杀了这部分人,就断了层,靠谁来发展中国的工业呢?事实又一次证明了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容易被忽悠的。殊不知,一个强大到可以给你一切的政府,一定也强大到可以拿走你的一切”,早在十多年前,大家听到这话,还不信,现在看看政府把你家的田和房子都收回去,建厂修高铁时,逼得百姓去自焚时,是不是后悔了?

 

参考:刘瑜-《给理想一些时间》

-郎***平演讲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8940-510042.html

上一篇:漫谈北京精神与中国文化
下一篇:台湾之行感触二

2 虞左俊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