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D

博文

找一伙人谈科学(1)

已有 3651 次阅读 2014-1-21 22: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致谢引路人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大平原的孩子,我很荣幸能够在美丽的彩云南开展我的硕士论文研究工作,并在历史悠久的东陆园完成自己的学业、获得硕士学位。三年来的野外研究实践和科学研究训练,使我身上也流淌了山的血液,并初步养成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我的硕士论文是在导师吴兆录教授和邹发生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没有两位导师的严格要求,就没有这篇文稿的顺利完成。三年多来,两位导师在生活、学习、研究各方面都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与教导,尤其是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是我在研究生期间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衷心感谢两位导师教我认识科学,感谢两位导师教我做科学,感谢两位导师教我展示科学,感谢两位导师同我谈科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和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张礼标研究员两位外审专家评阅了我的论文,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何丕坤教授级高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建生教授和彭明春副教授3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听取并质疑了我的论文答辩报告。我的毕业论文原稿题目为《中国南部的地质历史对林下鸟类群落格局及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鸣唱型地理变异的影响》,外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专家对原稿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外审专家认为原稿结合地质、气候等历史事件分析鸟类群落层次(林下鸟类群落)和种下层次(灰眶雀鹛鸣唱型)的地理分异规律,选题关注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理论价值;而答辩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原稿中林下鸟类群落研究和灰眶雀鹛鸣唱型地理变异研究两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不强,一方面,林下鸟类群落研究部分阐述较简练,存在诸多纰漏,另一方面,灰眶雀鹛鸣唱型地理变异研究部分未清楚阐明灰眶雀鹛鸣唱型地理变异与红河断裂带或其他地质历史事件、以及与灰眶雀鹛物种演化的关系,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结论,缺乏学术价值。为使本论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接受了答辩委员会专家的提议:删除灰眶雀鹛鸣声研究的内容,待进一步分析后再做报道;同时完善林下鸟类群落研究,确保该部分内容详实可靠,并将论文题目定为《云南大围山和鸡足山常绿阔叶林林下鸟类群落比较研究》。虽然外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这使我认识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同等重要,如何权衡两者的关系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同时,这也让我明白科学研究正是在不断的思辩和争辩过程中才逐渐接近真理的道理。在此,衷心感谢5位专家针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对我的点滴启发!

感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原职工洪永密先生,是您在2010年那个特别的夏天教我认识了第一只野鸟,带我步入鸟类的天堂。感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吴玉春老师、张敏老师、王新财老师、张强师兄和罗斯特师兄,在广州进修的两年多,您诸位亦师亦友,在野外调查、数据处理、论文撰写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了巨大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同样要感谢张燕华、黄志荣、车先丽、马俊声、崔楚颖、赵琳芝和奚长海各位师弟师妹,你们的陪伴给我在广州的研究生活添姿添彩。

感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生态班的全体同学,同窗之友谊,让我感受到了美好与温馨。感谢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何謦成、赵雪冰、周外、贺隆元、张海艳、罗康、项希希、白皓天等同学,正是由于你们平日里的支持与鼓励、照顾与关心,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林下鸟类群落和灰眶雀鹛鸣声研究的野外调查工作得到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和河口管理分局、宾川县林业局、宾川县鸡足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南省林业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河口管理分局护林员杨朝金、鸡足山管委会工作人员杨家荣、八大公山保护区工作人员米家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2010研究生杨海香、西双版纳勐腊县新会宽村串山一家在野外工作中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特别感谢我的同学高建云,三年来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结下的友谊三生不忘。


    最后,深深感谢我的奶奶、父母和妹妹,以及所有至亲之人!

谨以此拙文献给我伟大的奶奶!

                        201310 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标本楼
           
201312 于昆明补记

     (拙文下载链接:http://url.cn/R0r4d3)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9884-761088.html

上一篇:一年级的菜鸟

3 苏德辰 梁红斌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