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zhixi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hixiong

博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

已有 2548 次阅读 2011-4-18 16:4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记我的大学

这个题目乍一看很大,堪比许多退休领导人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但我在这里仅仅写下自己在大学四年,这个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四年中的一些经历,感悟,供自己以后细细回味。

现在,2011417日晚17:47,坐在钢铁楼二楼自习室中,脑海中反复飘过一个问题:我这四年是如何度过的?

大学四年,整整四年时光,现在只剩下两个半月不到,再过两个半月,我的大学时光就将正式用离别烫下句点,而我,就要搭上没有返程票的1140,真的,正式的告别东大。

闭上眼睛,往事一幕幕浮现

大一 彷徨(梦的开始)

20078月中旬,我以不高的高考分数幸运的被东北大学录取,调剂入冶金工程专业。说实话,得知录取消息后,我并没有范进式的欣喜若狂(虽然知道自己考砸了,能上这样的学校真是上帝眷顾),只是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觉自己高中三年外加复习班一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接下来便是惯例式的置办衣物,请客吃饭等一系列工作,20079月,我在爸妈及叔叔的陪同下,一路折腾来到了仰慕了一个月的东北大学。

应该说,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应该是充满新鲜感,而我则是对着即将面对的独立生活有点不知所措,在送别父母的那一刻,突然间,鼻子一酸。

接着就是大家熟悉的军训,无非是那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科目,历时一个月的军训,我最大的收获是叠被的技术大有长进,保持至今。

大一,有着无数的第一次(但没有大家都明白的那个),第一次占座,第一次K歌,第一次打比赛,回想那段时光真是轻松惬意,有着大把的时间供自己自由支配,但却一点都不感到无聊。那时的我可以在图书馆看一下午英语,很奇怪现在没有那种心情了,也很怀念当时的那份激情。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大一下学期的那场大病,住院两周,花费七千,叔叔过来陪护我。可以很肯定的说,那件事对我的大学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我对周围人、事的态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是好是坏暂无定论,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从那以后,自己变得坚强了许多,从此学着自己独立的面对一切。

大二 呐喊

在大一一年对东大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大二便是真抓实干,计划付诸实施的一年。说实话,大二一年真的很充实,学习成绩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学生会也做了不少工作,虽无什么业绩,但自己的确乐在其中,还结识了不少朋友,感觉真是收获不少。唯一遗憾的是,大二下没有接任部长,从而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自此自己便深刻的领悟了“过了这村,再没这店”这句话的真谛,以后自己也有意识的加强了把握机会的能力。

大三 没空伤逝,为出路打拼

鉴于本人的忧患意识较强,我从大三一开始便认真考虑“考研”这个事情了(这个念头倒是一上大学就有,得益于叔叔的影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首先瞄准了“内、外推,考”三条途径中的内推,借鉴前两届学姐的经验,我大三一年的成绩只要保持在年级前二十,便可保送钢冶。于是,我开始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在与冶传、冶物化、金属学三座大山斗争了一学期之后才发现,精力与时间毕竟有限,加之临场发挥、运气等原因,结果是,考砸了,排名不升反降,而且降幅较大,彻底浇灭了内推的希望。

大三下开始转战外推,说实话,自己确实不敢对外推抱太大希望,虽然报了辅导班,数学,英语也一直在认真看,但对于这个变数很大的考试,真的不敢抱太大希望,只是想试试看。

大三暑假,短短四十多天,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大喜,大悲,快乐,失落,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对之前的事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有些人,有些事,该永远的封存在记忆底层。

大四 朝花夕拾

大四开学伊始,便迎来了那场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外推考试,记得那天,自己以一种无比豪迈的姿态走入考场,一上午考完数学、英语,结果是:考上了!!!接下来便是联系学校,导师,准备资料,复试,当手中握着北理,北科,哈工大三张接收函的时候,顿时陷入了纠结中,三个学校都各有优势,该何去何从?经过几天的痛苦挣扎,终于决定:哈工大。

自此,自己的大学生活算是尘埃落定了,回首这四年:也曾在迷茫中挣扎,也曾在激情中奋斗,有过困惑,痛苦抑或失落,但最多的还是快乐。是大学,让我们这一群志同道合,激情澎湃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一起憧憬未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大学,梦开始的地方。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2687-434626.html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