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告别曾经的时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南京玄武湖与米芾

已有 1008 次阅读 2024-3-19 08:47 |个人分类:六月雪风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北宋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乃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因爱石成癖,在相石方面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瘦(瘦是指石或峰挺拔俊秀,以苗条并露出石骨为好,其用意是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即以山石的瘦象征文人的棱角分明、刚直不阿的风骨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境)、透(透是指石的纹理贯通,玲珑多孔,外形轮廓飞舞多姿。以石的通透比拟中国古代文人耳聪目明的意态)、漏(漏是指石身有许多孔穴,上下相通,四面玲珑,暗喻血脉相通的活力。透和漏均寄寓着文人士大夫们对空灵美的追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皱(皱是指奇峰异石的表面有凹凸,有纹理,起伏多变,在光线下呈现有节奏的明暗变化,寓含丰姿绰约的韵味,体现文人士大夫们对真的自然美追求。山石有皱方显其古朴苍老、真山之气)”四字诀。后人又在“瘦、透、漏、皱”基础上加一“丑”(丑是指石、峰的愚拙奇异之美,含不入流俗之意。丑石在诸品中尤为难得,其富有个性,丑中寓美也。“瘦、透、漏、皱”侧重于石“形”,而丑则侧重于“神”)之特性。该相石理论对后世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用石、置石产生了巨大影响。

米芾因爱石成癖,还常对奇石下拜,这就是“米芾拜石”的典故由来。而米芾也因拜石而被称为“米癫”。

南京玄武湖有数块天然太湖石,恰似构成并蕴涵了“米芾拜石”的意境。

后米芾葬于镇江黄鹤山北麓(疑似衣冠冢)(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7833.html)。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南京

南京玄武湖米芾拜石 (2).jpg

南京玄武湖米芾拜石 (1).jpg

l  南京瞻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392407.html

l  南京愚园(胡家花园/金陵狮子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8580.html

l  南京煦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0525.html

l  南京玄武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39546.html

l  南京秦淮河、夫子庙、乌衣巷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04110.html

l  南京总统府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8170.html

l  南京桃叶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5825.html

l  南京乌龙潭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9194.html

l  南京明故宫、午朝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01471.html

l  南京下马坊、孝陵卫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9906.html

l  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0212.html

l  南京阅江楼明朝皇帝画像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5644.html

l  南京博物院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08463.html

l  南京博物院张大千绘画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80776.html

l  南京博物院溥儒绘画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9695.html

l  南京博物院陈之佛绘画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6276.html

l  南京博物院瓷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68519.html

l  南京博物院钟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3237.html

l  南京博物院佛像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69717.html

l  南京博物院佛像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29802.html

l  南京博物院雕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43921.html

l  南京博物院书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0498.html

l  南京博物院书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96562.html

l  南京博物院绘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99037.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5874.html

上一篇:南京玄武湖与郭璞
下一篇: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15 杨卫东 许培扬 高宏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进平 孙南屏 朱晓刚 钟炳 张晓良 王成玉 何青 崔锦华 王安良 姚小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