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千金难买后悔药!

已有 4120 次阅读 2012-11-7 09:05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医, 肿瘤, 杂谈, 饮食控制

今天(1023号),又一个沉痛的教训让我唏嘘不已!

下午,门诊来了一个江浙一带的小伙子,他在我这儿看了将近一年了,以前一直很稳定。他是弥漫性肝肿大,多发性肝结节,有个比较大的肝瘤肿块,来时就属于晚期肝癌患者。然后,介入后用中药,这半年多开始稳定下来,控制得相当不错。几个月来检查的指标,包括AFP,肝功能和血常规等都非常好,家属很宽心,他自己也心定多了。

近来,情况急剧恶变。乍一看,人明显消瘦,脸发青,有轻度黄疸。他告诉我:何医生,我近来病情不好…,有恶化,人也不舒服。我觉得很纳闷,那会这样突变呢?上次看诊时七月底还好好的…。他把一系列的报告单递给我看,我仔细一看,九月中旬所有指标很好,但一下子十月初指标大变了——不仅仅AFP甲胎蛋白明显上升;肝功能中多个急性指标反弹;特别是血象,白细胞高达13000多,中性粒细胞达到90%几,明显有炎症。再一看,他刚刚查的CT,肝弥漫性肿大更明显了;一看舌苔,腻的很,我当时就怀疑他两个可能性:第一,回去后国庆节太累了;第二,饮食肯定没有注意。他吱吱呜呜不吭声,年轻的妻子在旁边告诉我,他自认为身体好了,看了网上说“肿瘤患者吃蟹是好的!”所以,不听劝阻自己吃了两个蟹。

然后,他自己也承认:因为嘴实在太馋了,就吃了两个!根据他的情况——很腻的舌苔,血象中白细胞这么高,我当时就断定:你这两个蟹肯定没煮的很熟,引起急性肠胃炎了……。他老婆偷着笑了,说:是啊!我们都不同意他吃,他自己偷着煮了,半生不熟就吃了,实在馋的厉害……。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吃蟹引起肝功能反弹的可能性是有的!引起胃脘疼痛和急性黄疸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如果煮熟的话,引起急性肠炎的可能性则不大!其实,我当时真的很郁闷,也很伤感!这种教训太可怕了。

对于该年轻人,我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说行医三十多年,临床遇到最后栽在吃上面的癌症患者,太多太多了!蟹、甲鱼、呛虾、一块肥肉送命的,何止廿卅位?几乎每年都有一批“勇敢”(无畏又无谓)的牺牲者,为此而恶化,甚至夭折!岂不悲哉!

从名人谈起,胰腺癌的沈殿霞,吃了几个螃蟹,当晚送医院,没有再出院;我第一个很成功的胰腺癌老人,病情稳定了六七年,吃了一个二斤四两重的野生大甲鱼,也是当晚住医院,第二天上午呜呼哀哉!某技校校长,也是胰腺癌,稳定了几年,开始工作,召开教师年终会议,偷偷吃了一块有厚厚的奶油的蛋糕(因为家里被管住了,不让吃),当晚胰腺癌发作送医院,好在他是鬼门关里逃了出来……。

其他癌症也一样!早在八十年代,我就有一个沉痛的教训:一个宁波老头,食道癌,康复得不错,一定要吃呛蟹,一口气吃了半斤多,很快剧烈胸口痛,急性食道梗阻,送进医院,没有再出来。我还有一个病人,是胆管癌,伴腹水,在中医控制下(此君西医已经拒绝),相当不错,回到无锡,嘴馋得很,几天内两次偷吃炸鸡腿,一次花了五万、一次花了六万医疗费用,可不痛哉!至于肝癌的教训更多。因为肝癌的患者多,患者往往性子急躁,听不得他人劝说……。

在此,我还是要强调一点:人们常说:非常危机时期,小小的一根稻草,就能压垮一匹骆驼!此话不假!特别是肿瘤病人,刚刚康复不久,千万别因为馋嘴而让局势剧烈恶变。当然,这个小伙子自己也很惆怅,也很伤感!我相信,他的代价绝对不是钱所能挽回的。因此,尤其是消化道癌症,包括胃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壶腹部肿瘤等,更需要管好嘴,才能守住闸门,稳住病情,这是必须的。我们不敢说吃了这些东西一定会出问题,但是出问题的概率的确很高,一旦出了问题,岂止是几万块钱的问题……。

千金难买后悔药!切记!切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630022.html

上一篇:读《印度的智慧》有感
下一篇:面对医疗高科技:领舞,还是伴舞

36 吕喆 陈桂华 吴飞鹏 王海辉 李学宽 刘洋 焦豹 魏武 武夷山 刘艳红 陆俊茜 周少祥 迟菲 鲍海飞 邢凯 刘桂秋 赵凤光 李志俊 刘文礼 陈绥阳 年福忠 邹丽嫦 谢强 李土荣 施玉梅 仇文利 俞宁 许浚远 wgq3867 xfxf123 anran123 zhanghuatian fansg zhongmiaozhimen appleson166 x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