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干细胞说:“鸡与蛋”的悖论

已有 2522 次阅读 2014-9-5 08:43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干细胞, 生命力, 癌细胞, 新生儿, 发育过程

很显然,基因不是癌症机理的唯一解释。

至少,关于癌症干细胞的假说也很有提示意义。

人们早就发现生命中存在着一些具有无限繁殖潜能的细胞,它被称为“干细胞”,也称“起源细胞”。这种细胞数很少,但却具有不朽生命力及无限且多方向繁殖能力,就像“种子”一样,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类型新的细胞,它是形成哺乳动物体内成千上万种类别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干细胞开始,逐渐产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稳定的各种不同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打个隐喻,新生儿哇哇坠地,逐渐发展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良民(也就是结构/功能稳定的各种正常细胞),而良民又各有社会分工;这叫做“分化”,即“发育成熟”。人们因此猜想:也许癌症就是因为一些干细胞“误入歧途”,导致了它的子代细胞发育不成熟(或者说是干细胞的分化异常),促使了癌细胞的大量繁殖。这可以解释很多癌症现象,包括化疗耐药等,因此,颇受重视。

最近,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癌症研究院的学者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仅存在于癌症干细胞中的蛋白,这又激发了人们最终彻底消灭癌症的勃勃野心。他们认为:研发出专门攻击这类蛋白的药物,就能够截断癌症的源头(干细胞),从而达到彻底消灭癌症的目的。

然而,人们同时发现:高度分化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去分化”,所谓“去分化”即从一个分化程度较高的状态转入分化程度较低水平。也就是说:原本行为正常的成年/老年人,退回到孩提时代,变得像不懂事的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按照社会规范行事。换句话说,成熟细胞的去分化也可以致癌。看来,上述的干细胞来源说充其量只能是癌症发生学的一种可能。

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2006年的《科学美国人》报道了一个著名实验:将已经癌变的干细胞移植到一个新的微环境中,这些干细胞并不产生肿瘤;相反,将正常干细胞移植到先前受放射线破坏的微环境中,则会变生成癌症。这个似乎提示,环境(微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实验研究表明:非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逆向转化为干细胞。看来,这些事实又促使癌症的干细胞说变成了一个“鸡”与“蛋”类似的新的悖论!也许,最初的突变既有可能发生在干细胞本身,使它们的自我更新失控,克隆出带有癌化倾向的子代细胞;也有可能是它们的子代细胞癌变了,在某种机理作用下,突变不断累积,并逆向地影响到祖细胞(干细胞与最终成熟的细胞之间隔着好多代,祖细胞是两者中间一代的细胞)。当然,也可能还存在其他机理。

总之,随着生物学机理研究的深化,人们越发发现癌症问题的错综复杂。同为某种癌症,每个个体所患的也不尽相同!不仅仅症状、性质不完全一致,而且,起因可以各有千秋,并不存在划一的机理和解释!错的只是人们太愿意把扑朔迷离、千变万化的真实世界,人为地纳入自我设定的简单理论框架中,然后妄想着用一种通用的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难题。

看来,过去那套因果律、线性思维等的研究方法,在癌症探讨中,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认识的深化。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825128.html

上一篇:“带头闹事者”与“胁从者”
下一篇:慎对高龄老人创伤性诊治

6 侯沉 杨建军 周波 李土荣 李颖业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