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从圈子对发顶刊文章的影响谈起 精选

已有 9254 次阅读 2021-7-15 20:35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记得2020年底,我和某SCI期刊(由国内几家单位联合主办)社社长聊天时说:“我们用两年多时间撰写了一篇有关锁固段断裂前兆与标志性地震演化规律的原创文章,写完后请国内几位知名专家审阅,都觉得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故事性不错,故信心满满投稿给Nature ,未送审被拒,后投给Science也未送审被拒,意见均是: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建议改投专业期刊。这让我大失所望,确实原创工作不受待见啊。我看过不少刊登在这些期刊上的地震机理文章,基本上是‘一叶障目’的认识,但因为作者是洋大牛,也就发了。”

社长回应道:“我觉得是圈子在作怪。若你属于圈子里的人,即使工作创新性不强、科学性不足,在顶刊发文章并非难事;否则,连编辑这一关都过不去。”

听了社长这话,我半信半疑。

昨天下午,某青年才俊来所和我团队进行了学术交流,他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做过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国内某知名大学。他在国外留学时,在PRLEPSLGRLJGRNI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晚上一起吃饭时,聊到圈子的事儿,他说:“我在国外时,文章投给顶刊,因有牛单位和牛人背书,几乎都送审;但回国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好文章投给顶刊,几乎都不送审。”

现在回头看,社长的话相当靠谱。

期刊肩负着传播新知识推动科技发展的重任,因此在遴选要刊登的论文时,只能唯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是瞻,而不应被圈子左右。然而,实则不然。不少期刊编辑和受邀审稿的同行评审专家,有看人下菜碟的毛病,即不属于任何圈子的小人物撰写的论文,即使有新观点、新认识,且逻辑链和证据链均强壮,也往往被毙;而大牛写的论文,即使淡如水,也往往得以发表。这样长期下去,期刊的信誉度必然大打折扣。

容易理解国外顶刊不愿刊登我国学者原创工作的原因,因为毕竟科学研究是有竞争性的,若风头被洋学者看不起的国内学者抢了先,肯定心里郁闷。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些被国外顶刊拒绝的工作,反倒给国内期刊提供了机会。正如Cell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程磊所言:“好在有一点对我们有利,那就是真正中国原创的东西想在国外顶刊上发表几乎不可能,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间”鉴于此,国内期刊管理者和编辑要主动走出去,和一线学者广交朋友了解其科研动态,以争取把其高创新性乃至原创工作优先发表在国内期刊;此外,有条件的国内期刊要开办“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由学术鉴赏力深厚的主编直接裁定工作质量决定是否发表,而无需走常规的专家审稿套路,这样亦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

最后,借用现任Cell Research主编李党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他说:“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试想如果连我们自己的期刊都不愿意承担适度的风险,那怎么能为我国科学家在最新的科研领域和国际同行竞争提供话语权的保障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1295629.html

上一篇:保持年轻的秘诀:做原创科研
下一篇:被人惦记真幸福

38 郑永军 卜令泽 段含明 杨正瓴 杜永军 檀成龙 黄永义 周阿洋 彭真明 王飞 李斐 李文靖 郁志勇 秧茂盛 黄河宁 杨顺华 曾杰 鲍海飞 赵志宏 汪运山 晏成和 刘金涛 鲍鹏 孙长庆 理文编辑 丰成君 杨顺楷 陈万浩 徐长庆 梁洪泽 张坤 何媛媛 王志威 帅凌鹰 诸平 李万春 张国宏 国丽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