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科研生活宜悠着点 精选

已有 13718 次阅读 2022-4-30 12:31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些年,通过新闻报道,不时看到中青年学者英年早逝的消息,令人扼腕叹息。

出现英年早逝的原因,主要源于名目繁多的学术竞标赛(如争抢“帽子”、非升即走、末位淘汰)导致的学者积劳成疾。从长远看,学者早逝或许对科技发展的实质影响并不大,但对家庭的打击却很大。前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在写给妻女的信中说:“观众少了我,一样会有别的主持人娱乐大家;但是妻女没了我,她们承受的是事故,观众承受的只不过是故事而已。”鉴于此,为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了家庭幸福,学者一定要保重自己。

即使学者找到了正确的研究方向,科研做的顺风顺水,但要做出经得起检验的优秀成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说明要做出优秀成果,起码要以长期良好的身心健康为保障。是啊,没有良好的身心健康这个“1”,其他的都是“0”。换句话说,学者身心健康不达标,什么美好的想法,什么伟大的事业,都只能是一句空谈,都只能是一种空想。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这句话的本意是只有适当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即劳逸结合,才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科研生活保持合理节奏,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管学术竞标赛如何激烈,为了能“笑到最后”,学者应合理调节自己的科研与生活节奏,不可透支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可通过学术休假、旅游观光、闲聊放松、吃喝玩乐等方式实现。

科学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与创造发明都源于灵感,而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感突现的最佳时机往往是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因此,不时放松自己,有利于为灵感的释放提供空间,有利于为灵感的产生提供机会,有利于为灵感的软着陆提供环境。

总之,张弛有度,才能行稳致远;张弛有道,才能方得始终。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今年的“五一节”即将来临。趁此节日,我建议诸君放下手中非十万火急的工作休息几天,撇开烦恼之事踏青几日,品茗饮酒放飞自我几时。当然,这一切都要以注意防范疫情为前提。

祝大家“五一节”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1336361.html

上一篇:不要被“洋指挥棒”忽悠瘸了
下一篇:放松可助产创造力

40 梁发云 许培扬 褚海亮 郑强 姚伟 孔玲 李文靖 陈新平 杨顺华 杨正瓴 卜令泽 简美鹏 李建国 郁志勇 王飞 刘坤 夏向阳 晏成和 吴斌 张晓良 孙颉 杨立坚 黄永义 宁利中 张俊鹏 曾跃勤 梁洪泽 周忠浩 左小超 曹俊兴 李万峰 周阿洋 武夷山 姚远 冯志轩 罗娜 王洪吉 白龙亮 王少凯 tangpingx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