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什么情况下学者应知无不言或免开尊口? 精选

已有 10844 次阅读 2022-6-5 16:02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维特根斯坦指出:“凡你能说的,你说清楚;凡你不能说清楚的,留给沉默(what can be said at all can be said clearly, and what we cannot tal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完全搞懂的事儿,知无不言;对自己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的事儿,免开尊口,此时沉默是金。这里的“完全搞懂”,是指真正掌握了某事物的演变机制和规律。

虽然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实际上难以做到。我注意到不少学者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即对一知半解的事儿敢于信口开河,对完全不懂的事儿也敢于强词夺理。这样久而久之,学者的公信力势必大打折扣,由此专家也就沦落为“砖家”。

譬如,202261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的发生,引起了某微信群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说是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有人说是2008年汶川8.1级地震的余震,还有人认为不能排除是前震的可能。由于均缺乏科学依据,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我没忍住怼道:“判断某次地震是什么事件(如前震、主震、余震),必然涉及到地震序列,而地震序列又必然涉及到时空范围,即地震区或研究区的物理边界和时间的起止范围。在能科学厘定该时空范围的前提下,还得有判断地震事件类型的可靠方法。在未解决这两个基础科学问题前,没有人能知道某次地震是什么事件。研究地震与研究其他的事物一样,必须得讲科学。否则,只能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争论,而无法推动地震研究的实质性进展。”结果诸君的讨论消停了,呵呵。

在遇到突发灾难事件时,学者有义务做科普为大众分忧解难,但必须以自己真正懂得事件的成因机制为前提。若能做到而不做,则不是有责任心的学者;若能做到,则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之,在自己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不应胡编乱扯而扩散无知,因为这只能起到添乱和误导的效果。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学而知不足,愈进则愈惘。是啊,即使对学富五车的智者,在自己专业范畴内能真正通透的事儿也寥寥无几,更何况普通的学者。再者,任何学者,若谈论非本专业的学术问题,就不自觉地成了外行或准外行,未必有什么真知灼见;若非要发表见解,须基于坚实的科学依据。因此,学者谨言慎行是起码的素质,用科学说话是基本的要求。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提醒人们:在事物的认知上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且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已知和未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前行的动力以不断扩大知识边界,才能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深度钻研学问,才能在探索之路上不断纠错以找到真理,才能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取得卓越成果。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1341677.html

上一篇:2022年度国基项目评审感受
下一篇:何谓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首要“妙手”?

36 杨正瓴 贾玉玺 杜占池 檀成龙 李文靖 杜永军 许培扬 郑永军 吴斌 王涛 谢钢 周忠浩 王增绘 苏德辰 吕凯波 黄良锋 卜令泽 郑强 姚伟 武夷山 王安良 黄河宁 籍利平 赵凤光 陈新平 晏成和 王飞 张坤 段含明 唐小卿 黄永义 农绍庄 闵应骅 朱林 杨克彤 王少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