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致香港大学岳中琦博士

已有 12432 次阅读 2011-6-4 15:45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博士,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岳中琦博士是我的好朋友,自从汶川地震后,他在震区考察时根据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下蕴藏着大量天然气,天然气体受挤压爆破是地震力源。我听了他在我所作的报告,并与之开展了讨论。

日本9.0级大地震发生后,岳博士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产生日本大地震、海啸的能量是地壳深处高压天然气的体积膨胀能;日本岛弧的固体地壳内部和深部存在巨大的被高压气体充满的空间。

本人认为,科学研究鼓励自由探索,鼓励“异想天开”,这种探索精神值得“给力”、值得肯定,但科学研究需要基于一定的地质、力学与物理基础,不能不切实际的蛮干。若岳博士觉得自己的研究有价值、有前途,必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若地壳深部存在天然气并能引发强震,必须有巨大的储存空间,那么该空间是如何形成的?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能存在吗?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怎样证明其存在?

2、若储存的地下空间(空洞)存在,在地壳深部一定深度后,此空洞基本处于三向等压状态。由力学常识知,在三向等压或近等压状态下,空洞不会破坏。假如空洞在天然气挤压下围岩发生渐进破坏,则天然气会沿着断裂带或裂隙逐渐渗出,反而不会引发大地震。

3、即使在震后发现有天然气存在的证据,那么怎样证明是大震引发了天然气泄露,还是天然气挤压爆破引发了大震?即难以证明“先有鸡,后有蛋”的问题。

4、即使能证明汶川和日本大地震是地下天然气体受挤压爆破产生的,也难以证明其它历史大震和未来大震都是“天然气”惹的祸。即发现的规律若没有普适性,则研究的价值不大。科学研究需要找到的是共性规律,而不是个性规律。

5、假设地壳深部有天然气存在,在大震或巨震后,天然气肯定会“释放或逃逸”。如此则无法解释已经证实的“特征地震”或“原地复发地震”等客观现象。

上述问题不是一件在短时期内容易解决的事儿,希望岳博士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现在岳博士找到的都是间接证据,难以找到直接证据。加之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和人生的短暂性,在有生之年把主要精力投入一件无望解决的事,或即使能解决但研究价值也不大的事儿,值得吗?希望岳博士反省自己,清醒起来,不要“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了。

祝愿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秦四清

2011/6/4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451582.html

上一篇:未来5年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排名
下一篇:笑话一则:南京地震局副局长潜伏网上“地震吧”淘信息

6 王鹰 黄天明 张乾兵 蔡庆华 窦杰 Duanwujie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