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希望大家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强震预测研究

已有 3197 次阅读 2011-8-5 12:34 |个人分类:强震预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支持, 鼓励, 强震预测

大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烈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常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及日本大地震等使人触目惊心。无情的大地震激发了人们对地震成因及其预测探索的研究热情。19世纪70年代后期现代地震学创立以来的130余年里地震预测[1-8]一直是地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多少地震学家莫不苦思预测地震、预防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方法。 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地点、时间和强度,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乃至数十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人民的生命;并且如果能预先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 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等设施的破坏, 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9]

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和偶尔的灵感,我们提出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强震四要素预测方法,经大量强震震例的检验与盈江、缅甸地震的超前预测,表明强震孕育过程有很强的规律性且可以进行较为准确地预测。但由于强震的非频发性,提前预测的盈江与缅甸地震只是两个实际震例,需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得到更多强震的预测检验,需要在实际预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是一个漫长但必须经历的过程。事实求是地说,我们的理论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完善[10]

1、过去,一个6.0级或7.0级地震发生后,未来是否会发生更大地震的问题,难以判断。现在,根据我们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做出基本的判断,但仍需根据一个特定地震区内是否存在锁固体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做出进一步判断。

2、强震四要素,包括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发震时间范围,需根据地震活动性或宏观异常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追踪[11],以逐渐逼近真实情况。根据我们的研究,除发震时间范围外的其它要素,已基本得到解决,虽然还有待改进。发震时间范围,需根据我们的方法、临震前有无标志性前震事件、宏观异常情况等综合判定。

在此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和观测,逐步缩小孕震系统到达临界点后的预测时间范围是我们以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强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威胁极大,必须也应该尽快得到妥善解决。预测强震的风险确实很大,但不能因为风险大就不去研究、不去预测。大家都不去研究、不去预测,猴年马月也解决不了强震预测问题。对强震预测研究,需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而不是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我希望的是,大家对我们的研究多给点支持、少点恶意攻击;多给点批评和建议、少点讽刺和挖苦;多给予搭台与合作、少点拆台与冷眼。强震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即使是旁观者对预测研究也应持有良好的心态,应该乐观其成才对。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再加之“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实现像天气预报一样的“强震预报”肯定不会太遥远了。

 

参考文献

[1] 陈运泰. 地震预测: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20093912):1633-1658.  

[2]楚全芝,邓志辉,杨竹转. 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特点及其在地震危险性预测中的作用.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2):395-402.

[3]郭梦秋,符力耘. 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震源区应力变化研究进展综述.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375-383.

[4]李勇. 基于固体潮的地震模拟预警系统的初步设计.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384-391.

[5]戴志阳,陈宇卫,傅容珊. 前兆性地震平静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1):18-24.

[6]郝晓光,胡小刚. 宽带地震仪资料证实汶川大地震“震前重力扰动”.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4):1332-1335.

[7]赵国泽,陈小斌,蔡军涛. 电磁卫星和地震预测.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3):667-673.

[8]门可佩. 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球物理学进展,2007,22(2):645-651.

[9] 陈运泰. 地震预测要知难而进. 求是, 2008, (15): 58—60.

[10] 秦四清,强震预测:过去、现在与未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460614
[11] 秦四清 强震四要素的准确预测依赖于动态追踪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460370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472132.html

上一篇:重大科学发现需要巨额科研经费支撑吗?
下一篇:什么人不希望强震预测能从科学上解决?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