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谁来回答“杨振宁之问”?
热度 13 秦四清 2017-12-11 12:09
青蒿素药物和人工合成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改革开放前取得的世界级成果。杨振宁先生【 1 】曾问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专家:“你们所在那么困难的时期做出了人工合成胰岛素,改革开放后,世界级成果为何却没有了?” 对于这个“杨振宁之问”,参与胰岛素合成的中科院院士张友尚回答:“改革开放后,我们所也取得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9150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13
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建言,学者(界)应秉承独立严谨的科学理念
热度 2 秦四清 2017-12-8 12:56
今天,看到一则“旧闻”,提及【1】“这是一片千年福地!雄县、容城、安新,近千年未发生 6 级以上地震;地下百米以内结构均匀,工程条件好,适宜地下空间开发。” 看来 千年福地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是因为雄安新区近千年未发生 6 级以上地震。这是什么逻辑呢?反例比比皆是呐。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前,肯定有人认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544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遇到截然相反的审稿意见时,主编应如何裁决?
热度 1 秦四清 2017-11-17 08:31
学者辛辛苦苦写成的稿件投稿送审后,有时会收到两份截然不同的意见,一份说创新性强,小修后发表;另一份说是胡扯,直接退稿。面对这样的意见,主编该如何裁决呢? 这样的稿件或属于“非共识型”, 所谓非共识,就是与常规的认识截然不同,可能代表着蕴含源头创新的颠覆性观点。对这样的稿件,建议无需再找审稿人仲裁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549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学界必须遵守“早发表,晚评价”的基本原则
热度 16 秦四清 2017-8-5 12:20
针对“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后学界出现的学风败坏现象,如粗制滥造 , 争名夺利,任意吹嘘等, 1978 年华罗庚【 1 】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9858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6
科研、科学与真理
热度 1 秦四清 2017-7-27 13:40
本文只谈自然科学。 科研探索就像盲人摸象,人们通过试验、观测与逻辑推理等科学范式,提出诸多满足自洽性的假说(这是必须的,若连自洽性都不满足,那叫胡扯)。被证伪的假说被扔到垃圾桶,被证实的假说称之为科学,所以说科学与真理可以划等号。然而,科学往往都有适用条件,如牛顿定律一般适用于宏观低速对象,所以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CNS杂志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热度 14 秦四清 2017-7-16 10:48
不少老同志应能记得,文革期间,在林副主席“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的蛊惑下,吃瓜群众们被忽悠了,毛主席被捧上了神坛。然而,人毕竟是人,某些人可以是伟人,但不可能是救世主。文革结束后,造神运动也随之烟消云散。 当前的学术界,不少人对在 CNS 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顶礼膜拜,认为这些论文都是顶尖成果,甚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3043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14
给【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的建议
热度 2 秦四清 2017-7-3 09:53
自然科学奖是国家三大奖中的重中之重,是体现国家科研发展潜力的“家底”所在,群众们自然寄予厚望,但鉴于我国重“人”轻“货”的国情,诸多评审结果难以服众。 想到前些年的自然科学奖评审结果,尤其是一等奖评审结果,吃瓜群众们常颇有微词,这是不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啊? 我看未必,往往吃瓜群众们说的确实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5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再扯扯“同行评议”的适用性
热度 8 秦四清 2017-6-19 10:15
记得和张老弟聊天时,他说“重大科研突破一般都是颠覆性的,初期会遭到激烈反对,文章也难以发表,是这样吗?”咱答曰“然也,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通常就是继承性的改进工作,不能称之为突破。一个学科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是以解决本领域一个或几个科学难题为前提滴,否则就是吹牛!” 科学家伙们发表论文要通过杂志审稿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1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8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