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创新——基金申请的灵魂
热度 19 秦四清 2013-3-7 21:02
这几天,不断有青年学者、朋友们的基金申请本子寄来,让我看看,把把关。说实在的,让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本子属于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真的是太少了。 除了写法问题外,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本子缺乏创新性。 创新有大有小,但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不是牙缝里挤出来的创新。靠玩弄概念、靠老生常谈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12554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19
学雷锋看基金申请本子,快把俺气晕了
热度 5 秦四清 2013-3-4 15:01
三月,学雷锋的季节。学雷锋,做好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月,基金申请的冲刺月,有不少青年学者、同事及朋友找我,让我帮忙看看 TA 们写的本子,提提意见。 所以这几天一直有本子在看,一共看了六份基金申请书,感觉写得都不太给力。 一青年学者,写的东东不着调,都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622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基金申请,今年可不可以不申请
热度 2 秦四清 2013-1-29 11:52
离提交申请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各科研院所多召开了动员大会,鼓动大家能写的尽可能写,分母多了,分子自然水高船涨,会增加单位申请基金的命中率。 在写之前,先看看基金申请的限项规定吧,免得做无用功。 1. 自 2013 年开始,对申请项目的限项规定进行部分调整:   (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3987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撰写基金申请书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热度 8 秦四清 2012-2-20 10:52
每年到基金申请的忙季,总会收到不少青年学者拟申请基金的本子,让我看一下,提点建议。今天我一气看了两个本子,感觉在写法上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因此,把我的建议写成一篇博文,或许对拟申请基金的青年学者有点帮助。 一、 立项依据部分 在研究意义部分,不要忘记写 :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948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关注2012年基金申请的重要变化
热度 15 秦四清 2011-12-5 11:19
【博主按】:今天上午打开邮箱,看到我所科技与成果转化处发给科研人员的一封邮件,邮件说“近期参加与基金委领导的座谈,获悉 2012 年基金申请将有一些大的变化,为便于大家提前了解、早做准备,现将一些信息告诉大家。不过这些政策具体如何实行,还得等待基金委发布申请通告和申请指南之后才有定论,所以目前的信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11947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5
俺的建议与基金委的想法不谋而合
热度 1 秦四清 2011-11-21 23:24
前几天俺写了一篇博文 《 建议基金委对另类想法的项目申请免除同行函评 》,博文后大部分的评论认为 “在国内行不通”,付老师认为难以判定什么是“另类想法”。俺在这里也解释一下,另类想法就是少数人认可,但大部分人不赞同、甚至反对的 idea 。其实许多事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既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35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获得基金资助有那么难吗?
热度 10 秦四清 2011-8-21 20:12
这几天在科学网上看到,有人申请了几次基金也未中,我想出现这种情况与自己所处的科研环境、科学思维与申请书的质量等因素有关。对这些问题,已有学者给出了高招,本文不再探讨。 在我所,多数博士后拿到过青年基金项目,大部分中青年科研人员拿到过几项面上基金、甚至重点基金项目,从我所博士毕业后去科研院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64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10
又快到重点基金答辩时
热度 1 秦四清 2011-6-25 14:50
根据基金委的惯例,估计这几天答辩通知书快要发下来了,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拿到答辩通知书的,好好准备汇报用的 PPT ,做到故事性与科学性俱佳,答辩时有自信有激情,征服评委。根据我们去年的答辩经验,只要你真有想法,评委也是比较公正的。 未拿到通知书的,不要怨天尤人,针对评阅意见书提出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5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别拿“杰青”太当盘菜
热度 4 秦四清 2011-6-16 14:56
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以来,有不少人靠自己的实力拿到了“杰青”,但也有些人是靠“歪门邪道”的功夫拿到了,真是良莠不齐啊。 现在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项目,都得看看申报单位有没有“杰青”,有几个“杰青”,“杰青”如同“院士”一样,真成了“炙手可热”的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551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