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iwei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iweiwei

博文

博士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毕业篇 精选

已有 17225 次阅读 2012-5-23 10:08 |个人分类:随想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畅想科学的梦

早上起来,思绪有如放出的野马,漫无边际的奔跑着,想收却怎么也收不回来,适逢旧时同事来信,几杯热茶下肚,思考良多,决定写此文留作纪念,谨以自身经历谈谈博士和人生,献给那些快要毕业的博士生们。

 

博士,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其实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和生活的定位。这是一个很西方的概念。由于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对应的匹配,也由于古代科举制的存在,我们中国人把读博士和当年的求取功名画成了等号。一时间,博士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博士,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博士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常常处于一个很懵懂的状态。用英文里的表达方式是: I sort of know something, but not really. 遥想自己当年选择博士program的时候,把我自己选择的导师当做了我自己的role model 很憧憬自己能和导师那样出色。可是几年冲刷下来,特别是老板的treating students as postdoc的信条下,博士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工作是那么的trivial。心里很空。用我committee professor的几句话,I really can do my Ph.D in three monthswhy it is taking so long?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对我自己来讲,博士毕业的时候,还是有些panic的。特别是对自己的价值和以后的去向,都不是很清楚。 Who am I and where I am heading 是自己最question自己的问题。

 

人在困顿的时候,也是生活给你选择和挑战的时候。In other words, life is telling you: It is time for CHANGE! 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或者说,天降降大任与斯人也正确和客观的认识自己,其实还是蛮难的。Luckily,人生的抉择不一定需要说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也更不需要有一个super master/god来告诉你应该怎么选。走自己的路,其实是选择最终的落脚点。想起当年我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他要放弃学术的时候,我自己感觉感慨蛮多。一直以来,好朋友像一起前行的航标一样,once a while, check on each other. 朋友告诉我的那些天,还真感觉自己有些孤单。

 

回到人生的选择,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推动力,英文里叫做driving force. 人生的活法有两种,也对应于人生的前行的方式,我暂且叫他们主动型和被动型。在丁字路口,有两条路可以走,A and B. 主动型的人会说,我要选择A,因为我想通过A,找到 目标 1,2,3.  而被动型的人会说,我要选A,因为我不喜欢B。选择了B,我的生活就会怎么糟透了… … 被动型选择其实很容易,因为我们只要“挑毛病”。人天性里,就有挑毛病的基因。而主动型,相对比较难。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框架,需要知道自己追求。

 

我想说,要想远行,一个主动的生活态度很重要。对于我们博士毕业的同学来讲,更为重要。博士的尴尬性,很多时候来自于自身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但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去找寻的。人生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改变自己当前的状态的时候,勇敢的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也许没有什么比博士毕业的时候更期待的了,就像快要远行前的夜晚,我们期待的同时可能也有些许的忐忑。

 

结束之前,有几点提醒:1)不要徘徊,人生最痛苦,也是最没有意义的状态就是徘徊。在十字路口打转,没有什么意义和积淀。 2)当不知道怎么抉择的时候,就选择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挑大的,最期望的要的。3)自己不知道答案的时候,不要诉诸于朋友和家长,别人不知道你的情形,大多数都是出的馊主意。倒不是他们想害你,而是大众一般都比较现实,现实和理想一般都是很矛盾的。作贱自己更可怕。4)不要想拖延决定,拖延症是生命的最大的敌人。鲁迅的经典名言,真的勇士,要敢于面对人生。5)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向后看,想退路。人生绝大多数时候都在悬崖边,世间的事情大多数时候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假想了很多,把自己圈死在自己假想的世界里了,那样就怕死了。想着自己的理想和追寻的东西,什么都不是困难了。人怕鬼,原因也是自己想多了,和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快要毕业的博士生们,一路走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6135-574015.html

上一篇:批评和搭建:由饶毅院士评选和Nature博文想开去

74 李学宽 曹聪 于全耀 王涛 李刚 郭向云 罗再磊 高大海 王松 张伟 谢玉江 刘世林 刘波 孔晓伟 周素琴 温世正 苏德辰 于锋 秦雪梅 罗晓敏 刘光波 中国科大出版社 孙中华 王宇飞 林涛 孙志伟 郭胜锋 白爱宁 白红友 邹少锋 李双双 金峰 柳东阳 刘胜 王磊 吴佳林 王加升 王修慧 李盛清 唐久英 刘玉仙 张玉秀 许培扬 张一帆 李灿 金小伟 林单 杨焕胜 吴锦宇 曾新林 王博辉 李维音 黄继红 程光伟 宋泽阳 陈杰 刘庆丰 寸玉鹏 高莉 龚强 xuqingzheng xsongy neilchau zhoulong brainstorm20 hahabaicai tjuhan Weater1 fedric xqhuang hnbh zhongmiaozhimen rizen yyfy105

发表评论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