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太科学的研究招生制度与IPDI原理的不兼容 精选

已有 5768 次阅读 2016-3-30 15:20 |个人分类:研究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招生、IPDI原理

    我最近参加了研究生的面试,每次都发现所需要填写的表格比去年多了一些项。尤其,今年面试还增加了现场录像,确保面试过程的公平合理。我仔细看了一下,表格含有6项内容,分别为英语口语、实践能力、主干课成绩等。注意,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了编程能力测试。

  面试时,学生首先做英文自我介绍,当然是早就背熟了台词。然后,学生需要从预先准备的30多道题目中,抽取2条进行当面回答。表格中还提醒面试专家,要注意学生有无心理健康问题。一个下午,我所在的面试组约16个学生,每个面试官需要在15分钟左右给出6个成绩。4个多小时,面试官需要做出96次思考、判断和打分非常紧凑,非常科学,一切都量化处理几乎没有时间和学生深入交流,来定性判断该学生是否适合做研究,有无做高水平研究的潜能。

 然后,面试官把个人的打分表提交上去,秘书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一个平均值,作为这个学生的最终面试成绩。这个流程,不谓不科学,也是相当公平合理,尤其相当流程化,也许机器人也能完成。面试程序化、定量化、多元化是研究生面试的一个发展趋势。

 面试完了还不算结束,学生还需要参加专业综合笔试和英语听力测试,加上之前参加的全国统考(一般4门课)。今天,想成为一名研究生,真是不容易啊。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想成为研究生需要学“关云长过5关”(全国统考、编程测试、面试、笔试和听力测试)。尤其,每一个关还包括若干小关,算下来,总共有十几个小关。最后,研究生招生部门用一个复杂的加权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所有学生的综合排名。

 整个研究生招生过程,非常科学合理,非常量化公平,每一个学生都隐藏在一大堆表格中的数字后面。至于这个学生是否适合读研究生,他/她的潜能如何,他/她的个性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熊庆来通过一篇论文发现华罗庚的天才的故事,看来很难重演了。钱钟书数学只考15分而被清华录取的故事,也只能是传奇了。

研究生招生是否一切都可以用量化计算和比较?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学过的IPDIIncreasing Precision with Decreasing Intelligence 原理。该原理是智能控制理论创始人George N Saridis教授在在研究智能控制系统时发现的,该原理的基本思想就是精度与智能是不兼容的,随着控制系统的精度提高,它的智能性将会下降,反之亦然。

 判断一个研究生是否具有研究潜能是一个高度智能性的问题,有时需要直觉,有时依靠经验,有时只要一两句对白。由此看来,在研究生招生中,我们采用了太多的量化指标,看似科学合理,貌似公平公正,但却与IPDI原理不兼容难以实现我们选拔最有潜能学生的良好愿望。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940-966026.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科研新模式:AlphaGo的三板斧
下一篇:宽进严出的新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系统

12 黄永义 武夷山 李明阳 曹俊兴 蔡小宁 彭真明 罗春元 刘建栋 周春雷 梁礼铭 shenlu doctor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