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新春忆故人

已有 2357 次阅读 2019-2-3 22:2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今晚骑车去办公室的路上,不知为何,突然想起老家村里的一位老朋友。他出生于1917年,如果现在还活着,今年已经102岁了。他已经离开我们有几年了,具体多少年我也记忆不清了。天天在城里胡乱忙,老家的事都记忆模糊了。他是我们村的老人,我的忘年交。我常年在外读书,回家的时候不多。

他在村里遇到我的父母,常会问道:“你们家小三回来了吗?回来了让他找我拉呱。”我父母觉得奇怪,我怎么有年龄这么大的朋友。他性格比较内向,在村里朋友似乎并不多。可是,我是个例外,他喜欢和我聊天,聊过去的事情。那一段一段的过去,如果不给我说,似乎就尘封了,再也没有机会让其他人知道了,尤其是我这样的年轻人知道。

他出生1917年,比我爷爷小二十岁。我爷爷出生于1897年,那时候还是清朝。他年轻的时候,跟我爷爷出远门做生意。一开始的时候,他年龄最小,大家都不怎么想带着他,但我爷爷愿意带他出远门。可是后来,我爷爷年龄大了,他却成了壮小伙。他们一起出远门的最后几年,徒步推木车子几十里下来。停在路边休息,我爷爷就累了,坐下后。招呼他,让他到路边的河里面,用帽子捧水给他喝。他常说我爷爷那时候老了,说我爷爷耿直,个子大,年轻的时候力气惊人。

其实,他也是一米八多的大个子,站起来像一座山,走起路来像一面墙。他眼睛不大,留着白胡子。在他的骨架和已经溶解殆尽的肌肉上,依稀能看到他青年的时候,应该也是个大力士。岁月征服了一位青年,让他失去了锋芒,变得如此从容、淡定而不具有威慑力。我喜欢听他讲故事,讲民国期间的故事,出去做生意的故事,尤其是与远方相关的故事。他讲的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而且很民主,允许我插嘴追问,他似乎也喜欢听我提问,那样他能确认我确实对他讲的感兴趣。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推木头车子,一天一夜可以走200多里。我那时候,没有概念,感觉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感觉根本就不可能。但是,我也只是心里想,不敢直接表达怀疑。我现在估算下,一个小时走5km,一天走20个小时,还真能走200华里。他说年轻的时候,天干地燥的时候,他推车子走起来,都能听到头发上啪啪的炸火花。他语重心长地说,那时候年轻力壮、活力旺啊。他说,推车子一天走下来,能走的路比空手走的多。推车子有技巧,可以与车子相互支撑,借力休息的意思吧。

后来我到曲阜读书。回家和他聊天的时候,他说曲阜不远,他步行去过,也是步行回来的。他竟然懂得城市地理学的知识,他说道:“府到府,三百五。沂州府到兖州府,正好三百五。曲阜到兖州还有二三十里,临沂到曲阜还不到三百五。”临沂到曲阜一百六十公里,当时火车慢,做绿皮火车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刚去曲阜读书,感觉曲阜是很遥远的地方。听他这样一讲,结果似乎并不遥远。他说,从曲阜回家,他走的急,披星戴月的朝家里赶。那时候,他多年轻,说这个话的时候,他已经是年近九十岁的老者了。

他和我二爷爷是好朋友。说我二爷爷是个好人,感慨我二爷爷走的早。他经常夸我二爷爷长得漂亮,说和我爷爷长相差异很大。我爷爷满脸落腮胡子,而我二爷爷是白面书生,不怎么长胡子。说我爷爷个头不如我爷爷高,但身量长得笔直。他常常掰手算一算,如果我二爷爷还活着,今年应该多少岁了。他们的友谊,随着我二爷爷的去世,也就停留在过去了,这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质朴而又纯粹,现在的人不如以前纯粹,似乎很难理解了。

他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年龄虽然很大了,但是,穿着很干净。手脸都洗的干干净净,还带着手帕擦拭。他经常提着马扎,在大街边上,人多的地方,静静的坐在那儿,听人说话聊天。他说话的时候不多,大多时候都是听人家说话。偶尔,遇到开玩笑的,他也跟着大家笑一笑。他有一段很长的故事,里面错综复杂,与战争、儿子、军人、伤亡、上访等有关系,故事很长,不适合在这里论述。

他活到九十多岁去世的,无疾而终、寿终正寝。我再也没有机会,和他面对面,听他讲过去的那些陈年往事了。是是非非,都随着老人的去世,灰飞烟灭。故人已去,带着故事走了,带着那段历史走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729-1160642.html

上一篇:为什么这么忙?
下一篇:年关杀牛

4 武夷山 郑永军 王俊杰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