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最好的人生礼物 精选

已有 4616 次阅读 2021-9-23 06:4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靠自己的努力,经过规范、正规的研究生录取程序进入导师门下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师生之间的缘分,彼此都要珍惜这段缘分。攻读研究生的这三年,我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高高兴兴地来读书,高高兴兴地毕业,顺利地步入人生下一段旅程。等回忆起三年读研时光的时候,认为整个读研过程是快乐的,充实的,进步的,是美好的三年,或许这便是导师能送给学生最好的人生礼物。

读研究生的这三年,正值风华正茂,是每位研究生人生特别美好的三年,理应过得充实而又愉快。作为导师,有责任让研究生这三年的生活和学习是快乐的、开心的,而不是生活在懊恼、焦虑、恐惧之中。如果是那样,他们的父母肯定会为孩子的遭遇而难过,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忆这三年的时候,一定充满了遗憾。因此,如何让研究生度过三年快乐的读研生活,是我们做导师的责任,也理应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理想。其中,师生之间不伤和气,是最直观的判断标志,和气伤了,氛围就坏了。

当然,从教育本质来说,我希望他们三年读研期间,身心能有一个健全的发展,这是我们培养的核心目标。通过三年读研,他们能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培养、挖掘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能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身边的人与事,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好地自食其力地生活,多一些本领,多一些可能。

读研三年,平常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课,也是发现自己潜质,培养自己能力,提高自己修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格物致知过程,也是全面提高自己能力和修养的过程。年轻人要自信,自信才快乐,但自信需要依据。日常学习、科研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科研成绩是他们自信心的来源。青年只有自信心多了,才觉得生活有希望,才能生活的更快乐、更充实。所有的自信都是需要真实、客观的基础,快乐也要有根源和依据。

平常的快乐也是有意义的,重要的,也是我们理应追求的,更好地生活,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也是研究生之所以攻读研究生的原因。科学研究也有科学研究的快乐,是长期努力和坚持后,有了些许成果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形成社会对自己认定、评价的依据,进而从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科学研究中的乐趣,是探索的乐趣,是对自然规律发现的乐趣,是一种自我认知过程,也是形成自我客观评价的过程。我们除了在生活中找到乐趣之外,也要在科研中找到乐趣,那样才具有读研究生的快乐风格。我们在日常科研过程中,写几段文字,做几张图,发表一篇论文,都会给我们莫大的快乐。这会让我们仿佛推开了一扇门,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读研三年快乐的生活,需要有一个充实的研究经历支撑,这样的快乐才有根基、有内涵。如果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缺陷,快乐也就失去了依据,就成了傻乐呵,只是表面、浮夸,掩饰内心恐慌的快乐。如果因科研成绩差,无法顺利拿到学位,毕业都成了困难,读研期间必然充满了悲伤和忧郁,内心难免有些许的负面情绪。因此,为了让自己读研生活快乐,一定要认真做点儿研究,让自己能顺利毕业,顺利拿到学位,有一个平稳、平和的心情过好这三年。如果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要求,做好科研可以更好培养能力和发展心智,当然这也与他们下一阶段人生规划密不可分。人生从来都是一环套一环,前后衔接,相互支撑,密不可分。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三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学习和科研,这至关重要。昨天我读到著名电影演员巩俐阐述如何做好一个演员的话,觉得她的话很有借鉴意义。研究生如何过好这三年,我们可以将她的话改一改,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考取研究生,就应该全身心在这三年内把研究生这个角色做好,这是研究生的责任。这也是对自己、家人、朋友和国家的报答。从科研成果来看,很多人喜欢,也有很多人不喜欢,都无所谓,但是我会把我做到最好,做到自己不会后悔。

读研成果有多有少,有顺利也有曲折,但只要自己尽力了,拼搏了,也就无怨无悔,也就没有了世俗的成功与失败。等回首这三年的时候,注定将是一段踏实而又丰富的人生经历,里面充满了年轻人对自己、对世界的探索,对梦想的坚持,对未来的期许,也见证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让研究生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科研,这是导师能送给研究生最好的人生礼物,也是每位导师的责任。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729-1305302.html

上一篇:包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关键品质
下一篇:多一点鼓励,多一些希望

15 夏炎 李宏翰 王安良 吕泰省 王恪铭 武夷山 刘山亮 蔡宁 王启云 王跃建 郑永军 胡泽春 张利华 苏德辰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