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18]zhxftcl1   2012-11-2 20:03
赵老师:邮件没收到,再发一次吧!
我的回复(2012-12-1 18:34):檀老师:邮件收到否?
我的回复(2012-11-30 16:56):檀老师:
不好意思。近来事情较多,一直未能拜读您的文章。
您论文内容充实。但总体感觉起来篇幅较长,一篇论文如果太长的话,读起来可能容易让人疲倦,甚至忘记前面的内容,形不成总的印象。
我的建议论文的话,还是要精练,不需要太多铺陈。详见我给您的邮件
[17]zhxftcl1   2012-10-30 21:37
赵老师:给您发电子邮件了,请查收。檀成龙2012.10.30.
我的回复(2012-11-2 16:30):檀老师:请查收邮件
[16]马璠   2012-8-16 21:05
父母的积蓄为儿女买了房,那些钱为什么不能留给老人,让老人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走走?也许你要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我所说的旅游只是举个例子,意思是说老人辛苦一辈子,自己攒的那点养老钱应该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也许你要说了,老人或许就想帮儿女买房子。问题是,房价这么高,完全偏离了其价值,老人拿出一生的积蓄买房就是花冤枉钱。你又说,不动产或许是最佳的保值资产,不然那些积蓄可能在泡沫破灭中就没了。可是,如果房价不这么高,经济泡沫没这么大,积蓄又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
[15]马璠   2012-8-16 20:43
赵建民同学,你的鸭嘴兽观点恕在下不敢苟同。你是个理性的人,但你的理性并不让人振奋,而是让人压抑。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还没立即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还没背负十几二十年的房贷,你要知道,这些压力让很多青年丧失了寻求真理的热情,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精力要用来挣钱还房贷。我知道你对物质的欲望很低,我得向你学习,但你的那种近乎自我折磨的清心寡欲不能代表大多数人对生活品质提高的利益和愿望。
[14]陈昌春   2012-7-30 17:06
向赵老师学习了。
您的大作《恢复京城水系》发表在中国科学报上,本人的小文能忝列左右,深感荣幸。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希望城市暴雨的出路再多些,损失越少越好。
我的回复(2012-8-2 12:48):   您好,您是前辈,向您学习
[13]蒋大和   2012-7-8 22:21
刚才通过短消息问,阁下是在西安还是兰州。

原因是对兰州空气污染问题敏感。最近有消息说,两会时有三个提案建议把兰州作为重点城市,重视空气污染治理。近日环保部组织了专家组去调研;然而这几天兰州又在大张旗鼓开“兰洽会”招商引资。

看来兰州急不可耐要发展。空气污染将是一大障碍。

据我知,兰州是我国最早开展“光化学烟雾”研究,取得成果的城市。但接近30年来,兰州的空气质量恐怕难以乐观!尽管如此,新闻发布会上,仍然讲怎样控制汽车尾气,取得成绩等等。

所以突发奇想,如果可能解决冷却水问题,不妨在兰州附近建设核电站,也许才能真的解决问题。

不敢写博文,怕挨砖头。

如果阁下在那边工作,不妨想想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蒋大和
我的回复(2012-7-9 09:59):蒋老师,您好,我现在在西安;兰州若想发展,必须走出黄河谷地,一是北面的秦王川,一是东边靠近定西的那一带。
[12]张连翔   2012-7-4 14:09
谢谢您的推荐。
我的回复(2012-7-4 15:05):  
[11]张连翔   2012-5-23 02:05
谢谢您的推荐。
我的回复(2012-5-23 09:28):张老师,注意休息哦
我的回复(2012-5-23 09:27):   ,向您学习
[10]zhouqiang15898   2012-4-5 17:50
究竟有没有森林雨?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8995欢迎各位探讨!
[9]ninmengwei   2012-3-31 17:47
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柠檬味,(*^__^*) 嘻嘻……
而且看这里的内容比较高端,我就进来当当你的粉丝~加油
我的回复(2012-3-31 19:09):谢谢捧场啊
[8]ninmengwei   2012-3-29 13:05
dear zhao  say hello to you !
我的回复(2012-3-29 14:52):why you called yourfself "ningmengwei"
我的回复(2012-3-29 14:50):why did you called yourfself "ningmengwei"
我的回复(2012-3-29 14:49):  
[7]zhxftcl   2012-3-20 22:51
尊敬的赵老师:
      您好!多谢您的回复,多谢您关注我的观点。“近年来,中纬度西风环流加强,我国新疆的水汽输入增加,这些都是有气象观测数据为证明的”,您的这句话,与我掌握的信息完全相反,我的依据有二点,其一是史玉光、孙照渤在2008年第2期《高原气象》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新疆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我在《四论》中引用了该文;其二是李霞、任宜勇、汤浩等在2005年第3期《冰川冻土》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天山及其北麓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我在《四论》中也引用了该文。以上两篇参考资料供您参考。请告诉我您掌握的信息情况。檀成龙2012.3.20
我的回复(2012-3-22 09:11):这样看,您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6]zhxftcl   2012-3-18 12:40
尊敬的赵建民老师:
      您好!不好意思,再次给您留言,打扰了。2月18日,您在下面第2楼的留言回复中谈到了“西北气候转型”的问题。这几年,《高原气象》和《干旱气象》两刊发表了几篇“西北气候转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我的第7篇稿件《大西北水循环千年尺度的天然变化趋势(水分入不敷出、四水总量不断减少)迫使南水北调大西线不得不建》中,引用了这些最新科研成果,请您审查我的第7篇稿件。
      我的稿件一改再改,新版本比原有版本的水平略有提高,现把我撰写的8篇稿件的最新版发给您,详见附件。与2月16日给您留言所附的稿件相比,新的《三论》增加了大气科学权威叶笃正院士的论点(下面第3楼的留言中已谈到),新的《四论》增加了整个中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情况(下面第5楼留言中已谈到),新的《六论》大幅增加了第1节和第2节,第7篇稿件做了大幅修改,第8篇稿件是最近添加到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的。在我的8篇稿件中,两篇带★★★的稿件说服力较强,请您审阅,请您客观评价我的稿件。稿件中不对的地方,请您直接了当地提出批评,正确的地方也望您适当肯定,这样我就知道哪里是正确的?哪里是不正确的?期待您的客观评价与回复。檀成龙2012.3.18

附件:我撰写的8篇稿件最新版的标题和网址
[1]檀成龙 檀佳:四两拨千斤  一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682f5d520004
[2]檀成龙 檀佳: 深入研究和科学利用地表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二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04a7ff0062
[3]檀成龙 檀佳: 绝对不能低估陆地内部水循环的巨大作用,三论大规模调水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环境的可能性,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8ea5aa01359af856a60159
★★★[4]檀成龙 檀佳: 700万平方公里陆地特别是新疆半个世纪水循环变化的事实胜于雄辩千百倍,四论大规模调水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环境的可能性,详见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8ea5aa0135b9bd53210170
[5]檀成龙 檀佳:铁证如山:本地水汽比外来水汽容易在本地形成降水,五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137cc00068
★★★[6]檀成龙,檀佳:汇总与补充,六论大规模调水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环境的可能性,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5e0f69f013601fea3b30022
[7]檀成龙 檀佳:大西北水循环千年尺度的天然变化趋势(水分入不敷出、四水总量不断减少)迫使南水北调大西线不得不建,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5e0f69f0135e264b98c0002
[8]檀成龙 檀佳: 传承基础上创新的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设想技术可行且优点突出,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5e0f69f0135f2b7ad7a0012
我的回复(2012-3-20 15:26):青藏高原的虹吸效应对欧亚大陆水循环的影响及逆转措施(郭晓明)
http://www.hwcc.com.cn 时间: 2007年6月4日 09:35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年第1期
似乎和您的见解有异曲同工之妙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65588&sty=1&tpg=2&ppg=3&age=0
[5]zhxftcl   2012-3-12 23:24
赵老师:您好!2月16日给您留言中的《四论》,我已做修改,新的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8ea5aa0135b9bd53210170,主要是修改了标题,增加了第5节,其余内容变动不大,请您审查第5节的内容,请您客观评价《四论》。檀成龙2012.3.12
我的回复(2012-3-20 16:02):檀老师:
您好,其实我水文学和气象学知识也是半瓶子水。
普通水文学教材告诉我们,全球每年的水汽蒸发和降水量都是577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蒸发505万亿立方米立方米,降水458万亿立方米,也就是每年失水47万亿立方米,陆地蒸发72万亿立方米,降水119万亿立方米,也就是每年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达47万亿立方米,但同时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也为47万亿立方米,从而维持了海陆间的水量平衡,当然这一平衡是动态的。
因此,陆地降水中来源于海洋的比例为47/119=39.5%,来源于陆地内循环的比例为72/119=60.5%;这也是叶笃正和符淙斌院士指出的,“就全球而言,植物的蒸腾和垂直方向的蒸发,占降落到地面的总降水量的65%“。
但是水文循环是个大尺度的过程,当地蒸发并不一定就在当地形成降水。气象学一般认为,中纬度地区,就陆面蒸发而言,其强度难以达到成云致雨的水平,因此中纬度地区的降雨如我国的盛夏暴雨,离不开热带海洋的水汽输送。
在降水形成过程中,陆地蒸发是基础,海洋的水汽输送是一个激发因素。如果只有当地蒸发,在中纬度干旱地区,是很难使水汽达到饱和而成云致雨的。
近年来,中纬度西风环流加强,我国新疆的水汽输入增加,这些都是有气象观测数据为证明的。但是另一方面西风环流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等地受到的不稳定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使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了“西湿东干”的局面。不过近年来,2003年、2011年渭河皆出现50年不遇秋汛以来,西北地区东部也逐渐由枯水转向平水与丰水。
回到新疆,新疆空气干燥,像海绵一样,吸附水汽,使其难以饱和成雨,这也是新疆降水稀少的原因之一。我记得张学文先生是研究新疆气候的前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新疆上空每年的水汽通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但是主要为由西向东输送,其中只有不到1/5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这个效率是很低的。
[4]汪可涛   2012-3-5 17:10
咦,原来你姓赵。。。。。。
我的回复(2012-3-5 17:24):   赵钱孙李
[3]zhxftcl   2012-2-21 12:53
赵老师:
      您好!谢谢您审阅我的稿件,谢谢您回复我的留言。近日我阅读了叶笃正院士等所著的论文《全球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发现文中个别论点与高校教科书的论点不同,想与您交流。《大气科学》网站有叶院士论文的电子版,可上网查找阅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著名大气科学家叶笃正院士和符淙斌院士1994年发表了论文《全球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文中指出,“就全球而言,植物的蒸腾和垂直方向的蒸发,占降落到地面的总降水量的65%”,“在海洋上,岛屿和季风区,水分主要是来自海洋;而在内陆区,陆地的蒸腾则是主要的来源”。而高校教科书如自然地理学和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陆地包括内陆腹地的降水主要来自海洋水汽。以上两种表述有没有矛盾?哪一个的论点是正确的?如果叶院士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研究大西北气候环境的专家学者把主要甚至全部精力放在海洋水汽的研究上是不是本末倒置?开口闭口海洋水汽是不是弄错了主要矛盾?我在修改后的《三论》中有这方面的内容,网址是http://prep.istic.ac.cn/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8ea5aa01359af856a60159,欢迎您审阅点评。为节约您的宝贵时间,可以只读其中的第2、3、4、5节。期盼您的回复。  檀成龙2012.2.21
我的回复(2012-2-22 10:00):檀老师:您好,近日比较忙,您提的问题还来不及仔细思考
[2]zhxftcl   2012-2-16 23:37
赵老师:
    您好!读了您博客中有关水资源方面的4篇文章,知道您很关注水资源问题。我不是气象、水利、地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也很关注水资源问题,并写了几篇“异想天开”的科技论文。因我不是专业科研人员,受水平和条件所限,论文存在一些问题,难于发表,想与您交流。
    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藏北高原等内流区,半个世纪以来冰川退缩融化,当地降水量增大,符合“气温、地温上升--→冰川加速融化--→冰川融水参与当地的水循环--→当地降水量增大”这样的因果逻辑关系;在外来水汽不增反降的背景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半个世纪以来的年降水增幅高达50%左右;在外来水汽不增反降的背景下,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半个世纪以来的年降水增幅高达 30%左右。
    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不是任何偶然因素所能左右的,以上三大宏观自然现象必有原因也有启示作用。冰川退缩融化“跨时间调水”能增加当地降水量,同理跨流域调水也能增加受水区的降水量。本人长期研究后的结论是向大西北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当地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为此我写了8篇“异想天开”的论文,自我感觉其中的一篇说服力很强,该文的标题是《半个世纪半个中国特别是新疆水循环变化的事实胜于雄辩千百倍,四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已在“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上预印网载,其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7499507c000a。我的论点对国家或许有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气象专家张学文研究员对我的观点半信半疑,倾向于我的观点,“比较支持这个认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506294),但他老人家不认同我的写作方法。资深水利专家张博庭教授初审我的稿件后,留言中的回复是“很赞同您的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5826&do=wall)。吉林大学从事全球变化研究的杨学祥教授对我稿件的评价是“很有创建,值得有关方面重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wall&page=2)。以上三位知名专家的意见,至少说明我的稿件不是信口开河,论点值得探讨。
    如果我的稿件能够正式发表,肯定会有专家学者紧跟其后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技界的讨论争鸣,不难得出科学结论。“不管是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论点正确与否是主要的,写作方法虽然重要,但它与论点相比是次要的。只要论点正确,写作方法可以修改。
    我一共写了8篇“异想天开”的科技论文,其中的6篇论文的论点相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论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殊途同归,论点的可信度很高。单独一篇论文只能算做孤证,说服力有限,6篇论文可组成一个证据链、证据环,说服力会大幅提升。如果我的论点成立,那对国家就有很大的作用,借用《西藏之水救中国》作者的语言,那就是大规模调水能够“再造中华”。
    部分水文气象专家受原有知识结构的限制(我怀疑个别认识是错误的),不敢提出“另类观点”,象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敢想敢干,反而能提出“另类论点”。请您抽空审查下列附件中带★★★的稿件(大概要花您半天时间),如果您愿意、对我的论点感兴趣,审查我全部8篇稿件的话,那更加感谢,请您提宝贵意见,期盼您的客观评价和回复。我的邮箱是zhxftcl@sina.com。
        一位关心祖国未来、期盼大西北环境变好、人民幸福的的普通科技工作者  檀成龙2012.2.16
附件:本人撰写的8篇“异想天开”科技论文的标题和链接网址
[1]檀成龙 檀佳:四两拨千斤  一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682f5d520004
[2]檀成龙 檀佳: 深入研究和科学利用地表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
二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详见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04a7ff0062
[3]檀成龙 檀佳: 绝对不能低估陆地内部水循环的巨大作用,
三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详见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095f040064
★★★[4]檀成龙 檀佳: 半个世纪半个中国特别是新疆水循环变化的事实胜于雄辩千百倍,
四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详见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7499507c000a
[5]檀成龙 檀佳:铁证如山:本地水汽比外来水汽容易在本地形成降水,
五论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详见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3f908fe013463137cc00068
[6]檀成龙 檀佳: 24个论据充分证明调水增雨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环境,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654f5701347b01cf0a0012
[7]檀成龙 檀佳: 大西北水循环千年尺度的天然变化趋势(水分入不敷出、四水总量不断减少)迫使南水北调大西线不得不建,详见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48ea5aa0135720691170104
[8]檀成龙 檀佳: 传承基础上创新的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设想技术可行且优点突出,正在修改,过几天再放到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有兴趣的老师学者可用搜索引擎查找
我的回复(2012-10-25 14:52):檀老师:再读您的论文,您的论文很好。但论文题目似乎有些冗长,更像新闻或演讲题目
我的回复(2012-2-18 21:36):檀老师:
您好!大作已拜读,和张学文研究员、杨学祥教授、张博庭教授等资深专家相比,我只是晚辈,是个毛孩子。西北气候转型应该说是以故院士施雅风院士生前关注的最后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一般认为西北(特别是新疆)暖湿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对新疆主要是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水汽蒸发和向中高纬地区输送增加所致。一般认为,除赤道地区外,其他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内陆地区)当地蒸发形不成足够的水汽通量凝结成降水。当然,随着当地大气变得相对湿润,外来水汽形成降水也应该更加容易,但其贡献是多少?正如张学文研究员所说,新疆降水中当地来源的水汽占多少值得深入研究。
[1]柳海涛   2011-12-5 23:25
我一个研二的师弟刚刚得了尿结石,花了几千块钱,学生好像得白血病的也挺多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