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构建TiO2 /石墨烯/ZnO多层复合结构提高光催化性能
潘春旭 2018-8-9 20:02
众所周知,石墨烯作为一种单层碳原子 SP 2 杂化的二维材料,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比表面积、透光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等,其在纳米结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因此,利用石墨烯作为桥接层来桥接 ZnO 纳米颗粒( nano-particles , NPs 与 TiO 2 纳米棒阵列 (Ti ...
37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Fe+石墨烯复合镀层及其高性能
潘春旭 2018-8-8 19:36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 2 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蜂巢结构晶格的平面薄膜,并且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人们称其为组成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金属材料增强相。石墨烯增强金属材料可以提高其硬度、抗张强度 ...
89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古代文书测年断代研究取得进展
潘春旭 2018-6-15 08:5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大量的古代字画文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其中不乏后人模仿的赝品。目前,对于古代字画的真伪鉴别主要通过二类方法,一类是传统的考古学方法,另一类是通过科学仪器进行检测。一般来说,考古学方法需要鉴别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即通过字画的外形(称 ...
25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把战国青铜剑的表面“漆古”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潘春旭 2018-6-15 08:55
李冰洁等APSUSC论文:一把战国青铜剑的表面“漆古”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漆古,大多出现在出土的古代铜镜中。它是一种光亮、具有光滑晶莹玉质感的薄膜,表面具有这种薄膜的铜镜被称为“漆古”铜镜。一般认为,“漆古”铜镜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能。关于“漆古”的形成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 ...
35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罗成志等综述:半导体性与金属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原位”选择制备
潘春旭 2018-3-8 15:46
众所周知,单壁碳纳米管( SWNTs )具有优良的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SWNTs 优异的性能起源于其特殊的结构。理论结果显示, SWNTs 的结构与其直径、手性均有密切的联系,利用这一点可将 SWNTs 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或标记物等 。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SWNTs 最广泛的应用还是电 ...
48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电场诱导CVD法生长阵列“奶牛乳房状”碳微/纳米复合结构
潘春旭 2017-10-14 16:13
廖成伟JAP论文:大电场诱导CVD法生长阵列“奶牛乳房状”碳微/纳米复合结构 自 Iijima 在 1991 年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碳纳米材料以其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等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使其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场发射平板、碳聚合物增强复合材料、传感器、储能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以 ...
43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专著出版:新型纳米光催化材料 — 制备、表征、理论及应用
潘春旭 2017-9-9 19:33
经过近三年的构思、资料收集、撰写、修改、校对等,课题组又一本专著《新型纳米光催化材料 —— 制备、表征、理论及应用》(潘春旭 黎德龙 江旭东 等 著)终于完成,将于九月底或十月初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课题组近十年来在光催化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内容丰富全面。我一直认为具有系统 ...
58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孝感博物馆馆藏“青铜提梁卣”特殊钟乳状锈蚀的科学分析
潘春旭 2017-9-7 18:24
李洋Mater. Charact. 论文:孝感博物馆馆藏“青铜提梁卣”特殊钟乳状锈蚀的科学分析 古代青铜器上的锈蚀产物,不仅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具有审美价值,也使其保存寿命受到威胁。因此,古代青铜器锈蚀现象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湖北省孝感市博物馆现藏一件十分珍贵的商代( 1700 B.C. - 1100B.C. )青铜提梁卣 ...
48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古代薄壁青铜器研究取得进展
潘春旭 2017-9-7 18:19
李洋Appl. Phys. A论文:开辟了古代薄壁青铜器研究的新领域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其境内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以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与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最为著名。这些青铜器因制作精美、工艺高超闻名于世,其制作工艺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一般认为,多数青铜器是由铸造 ...
34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