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参考文献引用和作者视野 精选

已有 5886 次阅读 2016-10-24 21:5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移动端授权发布的微信号:LetPub、科学网,浙大学报英文版(微信号:zdxbywb),募格学术(微信号: mugexueshu), “派博学术”(pdoctor67), 山东大学学报,其他微信号,请询问博主。

      

     今天好几个网友发邮件和QQ留言询问我是否有今年的最新SCI分区,我说咋都问我要呢,我单位也没订购啊,过几天到小木虫上去找呗。况且我一贯对期刊的分区无所谓,只要自己觉得研究结果有趣,找个期刊投递上去,修改修改发表了就行,反正咱这水平和科研条件也搞不出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Nature, Science大刊论文。虽然俺学校对Nature, Science论文1篇奖励50万大洋,不过至今俺单位也没这样的大刊论文发表。

     几个网友说,这个分区事关重大啊,涉及到奖励和晋升呢,你们晋升了教授站着说话不腰疼。

    俺说了,那个分区还不就是按照影响因子来划分的吧,影响因子是按照引用来计算的吧。

     引用与不引用是个复杂问题,被谁引用?被哪个期刊的论文引用,被发展中国家作者引用,被发达国家作者引用,被Nature, Science上的论文引用,还是被俺们国内作者引用,以及作者自己引用,这些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没有显著差别的。

   所以,干嘛这么认真呢,不就是个数字游戏嘛。

    空闲的时候喜欢在google scholar里搜索一些自己关心的关键词,根据出现的词频和论文来挖跟一些论文,有时候也去一些期刊上看看热点论文,特别是看看热点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

      有时候发现,不少国内作者的论文过度引用了国内作者的论文,老外的相关论文几乎没有引用。不知道这些作者是不了解国外同领域的进展?还是因为数据库不足无法搜索到老外的相关论文?还是偏好引用国内一些特定的课题组的论文?

    从给读者提供信息的角度看,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出一些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成果来引用是值得提倡的,这样也反映了作者自己在学术领域的视野。

    从审稿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是特定课题组和中国作者,这对于老外审稿人来说是非常容易识别的。而中国审稿人一般是很难区分老外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是否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嘛,俺们中国作者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还是尽量控制国内文献引用的比例。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1010644.html

上一篇:45种“高危”SCI期刊黑名单的最新进展
下一篇:内部交流材料切莫乱贴网上,小心摊上大事

6 王从彦 姚伟 孙颉 周金元 biofans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