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科” 精选

已有 7964 次阅读 2022-10-21 08:22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科”

在科学网上说科似乎有点“小儿科”。不过科学是要追根问底的,就拿小儿“科”来说,为什么称科?推而广之,这内科、外科、学科之类的为什么称“科”?这些科与庄稼(禾)和量具(斗)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好像值得说几句。

科字,从禾从斗。这是一个会意字,禾表示谷物,量具斗表示量,谷物得到量度,这样,科字两个部分合成的意思是谷物的等级,引申为一般物的等级。《说文解字》:“科,程也”。又说:“程,品也。”程也是禾旁,禾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反映出谷物的品级。

所以,科字的本义就是等级。

例如,《论语·八佾》中孔子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在举行射礼时,射中即可,不一定要把箭靶射透,因为各人的力量并不在一个等级。

又如,《汉书·公孙弘传》说公孙弘:“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与那些穿着奇装异服来沽名钓誉人不同)。”殊科,就是不同的等级。

柳宗元在《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中说:“古之知己者,不待来求而后施德者也。然则亟来而求者,诚下科也。”下科,就是下等。

用科和程来表示等级,显示了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很多物品都以谷物为出发点引申而出。这也可以看出,这些文字诞生在农业成为社会主要产业之后。

科是等级,而划分等级总要有规范,这些规范、条条就也称科,如科条。用国家政权来制定和颁布这些科条,就成了法律的条文。所以科就引申为法。成语金科玉律中的科就是这个意思。

如《战国策·秦策》中苏秦说秦惠王时说当时的情况是“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法令条款齐备,人民反而奸诈)”。

又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犯科就是犯法。

正常社会最重要的一个法,是关于征税的法律。科税,就是征收赋税。如《旧唐书·李密传》:“而科税繁猥,不知纪极;猛火屡烧,漏巵难满。”又如《三国演义·第三〇回》中说审配“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姪辈多科税钱粮入己。”又如《聊斋志异·促织》说“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这种用法的科也往往写作课,科税就是课税。

由于科是品级、等级的意思,统治者提拔使用官吏也总需要根据人的亲疏、贤否(音pi3,不肖)来决定官职的大小和重要性。

西汉的陆贾在《新语·本行》中提出:“表定六艺,以重儒术,善恶不相干,贵贱不相侮,强弱不相凌,贤与不肖不得相踰,科第相序。”科第相序,就是按照等级排队。

《汉书·元帝纪》中记载:“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就是让丞相、御史荐举此四科人(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而让光禄寺每年用这四科标准去考核郎和他的从官,定出其等第高下(郎是官职名称)。

《汉书·儒林传》:“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二十人补文学掌故。”这也就是《后汉书·徐防传》所记载的“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甲乙之科就是甲乙之等。

三国时韦昭在《博奕论》中建议东吴当局“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旌简髦俊,就是表彰提拔才俊;设程试之科,就是考察他们才能的等级;垂金爵之赏,就是让他们做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隋唐时期开始的所谓“科举考试”制度,分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进行考试,并不是一蹴而就、哪一个人一下子想出来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名称,都是数百年间一点一点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有的朝代步子大些,有的小些。“科目”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到了明清时期终于走到成熟而最后衰亡。

这里科字的含义,也从等级逐步引申为分列的项目,引申为分类。

例如,唐代的王昂在《对沉谋秘略科策》中说:“但人无求备,用各有宜,十哲分科,八能殊术。”这里的“十哲分科”是指《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这一段:“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的这十位弟子向来被称为十哲。这里把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称为四个科。

同样,医学也分科治疗,宋元时代即有十三科、十四科之说。《外科精义》就是一本很有名的元代医学著作。而如今医院中的分科则是现代医学传进我国后的分类。

到现代,科仍然是重要的分类单位。例如在生物分类中,域、界、门、纲、目、科、属、种就是八个等级单位。对于动植物的分类中,科尤其重要。像我们人,就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科举考试,实际上的词义还是分科考试取士。千百年的科举制度,使人们制造出很多涉及科举的词汇。

例如,科第这个词的意思由根据条规考核确定等级转化为科举考试及第。《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上欲相枢密使魏仁浦 ,议者以 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又如,科分是指科举中式之年份。科分相同者称同年。

又如,汉唐宋选举考试均分甲乙等科,考试获甲科才称科甲。而到了明、清,就称科举为科甲,经科举考试中举人、进士者都称科甲出身。

在千百年的使用过程中,科由等级逐步变成了考试的分门别类。这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像理科、工科、农科、医科这样的词汇,就从考试科目转化为“学科”的名称。

在高等学校,也有本科、专科、预科等不同等级的教育形式,现在似乎都取消了预科。这里的科似乎还保留着等级的含义。

科由等第逐渐引申为分类,在政府部门也以科为名设立官署。例如明代有六科,官称给事中,为监察官,分别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稽察其事。六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官,秩卑而权重,与“十三道御史”相似,二者往往合称科道。

现代,科为一级重要的政府办事机构,各企事业单位也往往设立各种科室。

早期的科权力还是蛮大的。一个部下面很少几个司,每一个司下面的科也不多。后来,司和科越来越多,在中间又插进去一个处,这样科的职权就越来越小了。

在学校教育中有时候科与课常常混用,如科代表与课代表,早期的科本与课本等。在机构单位中有科的设置,早期从日本引进时也有称课的,后来中国一般称科,日本则称课。科税,中国和日本都可以称课税。

科学这个词,是日本人利用这两个汉字翻译英语science,可能当时有分科之学的意思。后来我国的学者就直接引进了这个词。

总之,千百年来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往往很难说清楚在什么问题上谁对谁有影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科条是规定的条文,章程、条例,国家规定的则是法律、法令的条文。它也影响到各行各业。

对于宗教,它可以是各种宗教规范,细致到宗教人员的衣食住行、宗教仪式的器具、用途和使用办法等等各个方面。例如,道教的各种宗教仪式的规范,称为科仪。天黑了要上灯,有上灯科仪,做道场超度人,有炼度科仪,画符招神,有符招科仪,如此等等。这些都是有规定的、程式化的,所以称科仪。

传统戏曲,也有很多程式化的规定。例如,做戏的“做”,也就是戏曲动作,多为程式化。所以,传统戏曲中的动作样子称科。打科,就是做打的动作。笑科,就是要笑一下(当然各种人物有各种笑的程式)。跌科,就是要跌一跤。插科打诨,就是演员在表演中临时插进去一些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这个词现在也泛指开玩笑,说笑话。

上面所说的这些科字的意思,都是从品级、等级这个本义上引申出来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360271.html

上一篇:“反向考研”与各高校的“地位”
下一篇: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1)

12 张晓良 武夷山 郑永军 尤明庆 曹俊兴 晏成和 贾玉玺 李学宽 马鸣 王安良 范振英 马德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