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说说年龄的问题
热度 1 冯大诚 2020-6-25 08:22
说说年龄的问题 转眼之间,2020年已经过去近一半了。在很多限制年龄的场合,6月30日和12月31日,往往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点。在此时刻,想说一说年龄的问题。 人们常常会遇到问及年龄,有时候,这会一个有点纠结:是回答周岁还是虚岁?这似乎要看所在的环境而定,即看周围的大多数人是讲虚岁还是周岁。在南方,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916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七色光与韵律
热度 2 冯大诚 2020-4-18 08:23
七色光与韵律 在小学和中学里,我们就知道了彩虹和三棱镜,知道了白色的日光可以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 当然,我们更知道了,从宏观上说,太阳光谱是不同频率电磁波的连续光谱。可见光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频率的辐射, 其频率大约在 3.9×10 14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463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杂说“青”——是绿还是蓝?
热度 6 冯大诚 2020-4-11 08:58
杂说“青”——是绿还是蓝? 青是颜色。 什么颜色?青色。 什么是青色?青菜、青天、青丝,哪一种颜色是真正的青? 都是!青菜是青的,青天也是青的,青丝还是青的。 说起这青,还真是有趣。 青字,金文的写法上半部分是生,下面是一个井字。演变到篆字,下面的井讹成了丹。到了现在的楷书,才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8558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6
猜谜语与做研究
热度 2 冯大诚 2020-4-7 08:09
猜谜语与做研究 一位老同学是谜语协会的会员,常常在老同学的微信聊天群里让大家猜谜语,据说猜谜语可以锻炼脑筋。记得近六十年前读高中时,我们班就有猜谜语的传统。几个月来,在那位老同学的教导和启发下,我猜谜的水平自以为也有些提高。这几天,我想到,猜谜语与做科学研究也还是很有些相通之处的。 首先,它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97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杂说“并”
热度 3 冯大诚 2020-4-5 08:33
杂说“并” 并是最常用的字之一,任何一个小学生都认识,都会用,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我估计大多数人看了本文还是多少会有一些收获的。 先说读音,并字一般的读音都是bing4,去声。 太原市的简称是并,这是因为太原那个地 方 古称并州。杜甫有著名的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那是诗圣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0821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杂说“幽”
冯大诚 2020-3-29 08:37
杂说“幽” 幽是一个常用字,我看了一个字频表,竟然排在我们似乎更常用的宅、砖、桶、抄、椅这些字之前。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幽毕竟是带有一点“文气”的字,但是,再仔细一想,我们现在用到幽字的地方也还不算太少。 唐初的诗人陈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虽然其思想内涵似乎不很适合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9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杂说“冀”
热度 6 冯大诚 2020-3-22 08:28
杂说“冀” 我年轻的时候不大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没有经常查字典的习惯,因此对于很多字的认识,相当单薄,只知道课本上的意思。亏得当时大多数中小学生大多没有字典,同学们的情况也都与我相似,才没有显出我过于浅陋。例如,对这个冀字,我年轻时就只知道一个意思,就是河北的简称。那还是课本上常常说到晋察冀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821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6
杂说“豫”
热度 5 冯大诚 2020-3-11 08:39
杂说“豫”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想文章要说河南。确实,豫是河南的简称, 而且如今给人的印象是只有河南这一种用法。在现代普通话即白话文特别是口语中,用到豫字的地方真不是很多,只有代表河南以及其他几个专用的名词,但是本文并不只说河南。 把如今的河南省这块地方称为河南,有很悠久的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550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5
说说这几个“三”
热度 4 冯大诚 2020-3-2 08:33
说说这几个“三” 不知不觉间,杂说一些古老的地名词的文章已经写了好些篇。已经说过了齐、鲁、燕、吴、楚、晋、越和秦。这些名词,都是三千年前周代的诸侯国名,直到如今还在常常使用。在说这些字的时候,想到了有些地名在后人提到之时,常常加一个三。比如,现在的山西人说到山西,常常说“三晋大地”、陕西人则称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7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4
杂说“秦”和“陕”
热度 6 冯大诚 2020-2-23 08:16
杂说“秦”和“陕”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98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