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老乡邻 (1) ——裱画家、篆刻家和画家
热度 1 2011-10-18 20:55
我是苏州人,从 0 岁到 17 岁都生活在苏州景德路 44 号,那里地处苏州市中心。虽然几十年生活在北方,做过自己家的地方还有好些,但是晚上做梦,只要是“家”,一定是苏州景德路 44 号,从来没有别的地方。 据家母告诉我,我家最早住在苏州东中市。中市这个名称就标志着繁华,它的西端是在《红楼梦》中 ...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56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秋日说藕
热度 2 2011-10-13 20:54
写《 秋日说菱 》的时候,就想起了藕,它们都是水生作物。清代文人 阮元诗云:“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从屈原的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到唐人杜荀鹤的 “ 君到姑苏见, …… ,夜市卖菱藕 ” ,在文人那里,菱和藕往往是在一起的。 古人认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604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秋日说菱
热度 1 2011-10-8 20:43
秋风起了,校园里的颜色在深绿中露出了枯黄。走在校园里,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我的老乡张季鹰在秋风中想起了家乡的 鲈鱼和莼菜 ,我离家得早,少年人未解吃鱼的品位,因而难以与张季鹰的鲈鱼和莼菜发生共鸣。但是,五十年代初秋时节街上“阿要买菱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闲话三代知识分子的“特征标”
热度 2 2011-10-5 14:21
国庆佳节,闲坐在家,在机器旁随便写几句,东拉西扯,故曰闲说。 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近代才有的。在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知识分子”这些词 ,都是外来词。在古代汉语中,知识的意思是相知相识的友人,如孔融在《论盛孝章书》中有“海内知识,零落殆尽”的句子,与几百年后杜甫的“访旧半为鬼” ...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424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煤城岁月》的说明
热度 1 2011-9-30 09:42
《煤城岁月》原来是用 e-mail 的方式写给中国科大 6432 班的老同学以及其他一些老朋友看的,后来传到了同学的同学那里。中国科大 652 的 史永文 “同学”得到文章之后,替我在科学网上作了宣传,发表了大部分内容,见 http://blog.sciencenet.cn/u/kd652 。多谢史兄。但是由于是写给 ...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32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救救他(她)们!——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和经济收入问题
热度 9 2011-9-14 15:10
今年的教师节过得不爽,因为得知两个过去的学生病了。 说是学生,其实是教师,是两位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一个只是没有注意,滑坐在地,就坐断了腰椎;另一个则得了一种比较难彻底治愈的溃疡性结肠炎。她们二位都来自山东沂蒙农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刻苦学习,上了大学、读了博士,而且在高等学校做了教师。据我 ...
个人分类: 教育|41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9
这边在上课,那边在烧香——回忆六十年前的小学
热度 1 2011-9-3 15:28
我的思想真是迟钝了。直到晚上看电视,才想起 9 月 1 日是小学开学的日子,而我上小学至今已经正好 60 年了。躺在床上,回忆起我的小学。 我的小学是苏州景德路第一小学。其校址原是是城隍庙的一部分。苏州城内原来共有四座城隍庙,一府(苏州府)三县(吴、长洲、元和),全 ...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3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3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