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欧洲的中国元素 精选

已有 7458 次阅读 2017-8-10 17:4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欧洲, 中文, 华为广告

过去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虽然去过一些欧洲国家,但是北欧却没有机会去看看。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和老婆就商量着要去北欧,领略一下那里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虽然跟团游有很多好处,比如不需要自己多操心,导游会介绍每个景点的缘由和相关的故事。我不喜欢跟着旅游团,因为我不想受到“坐在车里睡觉,停下车来尿尿,到了景点拍照,结果啥都不知道”的限制。因此我们决定还是自由行。因为一直忙着工作,也没有多少时间熟悉行程。临行前2天,突然想起需要一本旅行手册,网上查了一下,有售。让学生帮我买的时候,书店说得45天才能到上海。算了,还是自己随机应变吧。

下午4点,飞机晚点2个多小时后,安全降落在赫尔辛基机场。在机场,有免费发放的地图,我们随便取了一张,虽然也是拼音字母,但芬兰的语言规律我们一点儿都不懂,地图也很难看懂。幸好机场的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任,知道我们要去什么旅店后,热情告诉我们需要坐哪一路Bus。我们俩拖着行李箱,看见一辆大巴,就问司机是否到我们要去的酒店。司机是一个近60岁的老头,看见我们,就热情地用中文说:你好!然后就用英语告诉我们,这辆车就停在酒店门前。我们买票的时候,他还用中文告诉我们:十一欧!真是神了,一个开公交的老头,居然也会几句中文!还能清楚地表达他买给两个人的车票是多少钱!天啊!

我记得1989年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走在路上,德国人问你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日本人吗?说明当时亚洲人在德国最多的还是日本人。中国人还不是很多。

我导师Wunderlich就经常对我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每5个人就有一个是中国人。现在中国改革开发了,相信用不了几年,中国就会变得无比强大。他还告诉我,让他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将来一定要学一些中文。

当时的一般的德国人,对中国人虽然很是友好,也有姑娘嫁给了中国人,但远远没有中国姑娘嫁给德国小伙子的多。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经济问题。那时候,来中国留学的德国人非常之少,一般学会中文后,只要努力,最后都成了语言大师,在外交部门或者在大学从事汉语言研究或者中德文化比较研究。

刚到德国的时候,有几天在波鸿,小魏的宿舍里停留,作为去杜赛尔多夫的中转。白天小魏去上班,我一个人闲暇无事,就会去大学图书馆看看中文杂志或者小说什么的。在这里偶然也会有德国小姑娘/小伙子们和我探讨中古文的翻译问题,让我给他们讲什么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和鸿鹄的区别。到了杜赛尔多夫以后,我们学校没有研究中文的教授,所以图书馆中中文的书籍非常少。听了Wunderlich要让其女儿学习中文,我还感到比较开心。后来,有一个德国女同学,一直缠着让我教她学汉语,我还专门让教对外汉语言文学的妹妹给我寄来了教材。小姑娘学得很认真,学会了很多中国字,也会用汉语简单地问候和交谈。杜塞尔多夫也有德中友好协会,里面的德国人多数都与中国有某种联系。或者是出生于中国,或者娶了中国媳妇,或者是中国小伙的丈母娘,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人都加起来,相较于几千万其他德国人也没有几个会说中文。哪怕是去了外国人管理局,接待我们的警察,假如你不会讲德语或英语,那就需要翻译了。德国人对你不好的时候,就会拿你的德语做文章,说我不理解你的话,就像以前在上海,若不会说上海话,一定会遭到售货员白眼一样。1992年的时候,我去瑞士看我妹妹。办签证的时候,我前面排着一个台湾来旅游的小姑娘,让一个德国老头领着,也要办去瑞士的旅游签证。按照道理说,三个月的旅游签证是不能在第三方办理其他国家的旅游签证的。但是签证官还是给了她签证。轮到我的时候,那个签证官百般刁难,就是不给我签证。最后找了一个理由是,我的信纸是复印的,让我重新回去开证明。要知道,当时我已经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资已经相当高了。居然……。我气不过,回到办公室将签证时遇到的事情告诉了Hans-Peter,他听了也很生气。就给我又写了一个证明,最后专门写上,这份证明是在原始的稿纸上,用惠普激光打印机打印的,还将他自己所具有的所有title都署上。第二天,我再到瑞士驻杜塞尔多夫领事馆的时候,另一个接待人员看了我的证明材料,拿给昨天接到我的老太太看。然后一言不发就给我办理了签证,告诉我,他们会将签证寄给我的。我当时就想,可能还是我们国家穷,尽管我个人工资比较高,但是他们还是把我作为整体当中的一分子对待了。

我有个同学,娶了一个荷兰姑娘。婚礼上,她爸爸讲,我从小就听说过中国。中国意味着遥远,也意味着陌生。但是今天我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中国对他来说,就不再遥远和陌生了。

很快,中国对于欧洲人来说,已经变得不再遥远和陌生,而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记得10年前,我们去意大利旅游,到了罗马的一个广场上,有一家饭店在室外摆放着桌椅,我们俩就选了一个位置,要了一碗意大利面条。结果跑堂的小伙居然也会用中文打招呼。更好笑的事,他还知道中国人骂人傻瓜的时候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我又教给了他十三点、二百五、港督什么的。当然还向他学习了意大利语的谢谢、你好等词。我问他,你这些骂人的话都是和谁学的?他指了一下不远处一个耍杂耍的人说,就是他。过了一会儿,这个堂倌就将那个玩杂耍的人叫了过来,告诉我说,他是一个行为艺术家,来自台湾。在米兰,老婆看见一款粉红色的皮夹克非常好看,就和卖货的小伙子讨价还价,这个小伙子居然也会几句中文,他说他夫人是杭州人。

赫尔辛基的天很蓝,不下雨的时候,太阳就会从白云后面钻出来,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我们俩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观察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在著名的鱼市上,第一家是一个卖水果的摊位,竟然有人用黑色的笔写着几个大大的汉字:我们会讲中文!看到这则广告,我们不由地走了过去,用英语问卖蓝莓和车厘子的小姑娘,你会讲中文。她指了一下另外一个小姑娘,她会。那个小姑娘看见我们就热情地过来用流利的中文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就问她在哪里学的中文?她说在上海交大的法华镇路校区。去年就已经转到复旦大学学习外交关系了。听说我们是交大的。她还热情地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还告诉我们哪些地方是必须去看的。

离开赫尔辛基,我们乘坐维京邮轮跨过波地尼亚海湾,来到斯德哥尔摩,一上船,就看见架子上放着各种介绍斯德哥尔摩旅游景点的宣传材料。居然还有中文的!离开斯德哥尔摩前往奥斯陆的时候,我们去火车站比较早。在站台上,我俩闲的实在无聊,就互相调侃,拌起了嘴。旁边有一个30岁左右的孕妇,看着我们直笑。我以为她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表情比较丰富,没想到,临上车的时候,她却用中文告诉我们,我们的车厢在前面。看来以后有什么机密,在国外也得找一个背人的地方才能说。

最后一站是哥本哈根,我们实在太累了,就买了一张48小时的城市观光旅游车的票。竟然有讲解。更让我吃惊的是,我们在皇宫广场上用手机照全景照片,一张片子中,可以照到一个人的几次出场镜头。当我让老婆跑的时候,旁边来了两个丹麦小伙子,静静地等我们的游戏结束。然后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我们打招呼。他告诉我们,他们是学中文的,有同学在复旦大学读书,他们来过时候,不喜欢上海的湿热,但是喜欢威海。看来他去过中国的地方还真不少。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伴随着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旅游景点里有很多中国游客。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也想开了。世界这么大,到处想看看,领略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在卑尔根的一个中餐馆里,老板娘告诉我们。商会给他们开会说,假如能雇到会说中国话的员工,就一定能获更多的利。看来,中国文化在欧洲的蔓延,绝对不是偶然的一个现象。遍地都有的华为广告,不正是代表了国家的强盛、企业和的发达和人民的富足吗?

再过一百年,会不会讲汉语就和说英语一样普遍呢?我们期待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6948-1070507.html

上一篇:孩子学习不好,可能和爸爸吸烟有关
下一篇:广场上的英雄雕像

14 武夷山 王莲芸 周健 朱晓刚 蒋力 石磊 黄仁勇 王从彦 余文 李健 李天成 张海权 hnjz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