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005777 只说我拿得准的只写我理解透的

博文

漯底山泥火山

已有 4473 次阅读 2013-7-16 17:1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台湾, 高雄, 泥火山, 漯底山

——刘全稳

 

从滚水坪泥火山考察点出来,穿过著名的台湾高铁线,绕过郁郁葱葱的农地菜田,眺望一眼位于高雄的第一科技大学校园,耳畔传来嗡嗡嗡的飞机轰鸣声,“右侧便是始建于日据时期的冈山机场”,司机小谢边驾车边告诉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在机场的南端”。

位于台湾高雄市高雄县弥陀乡漯底村的漯底山,南北长约900m,东西宽约700m,最高海拔53m,整体略呈圆锥状,为典型的泥火山地貌,是全台湾最靠近海滨的泥火山,离南海最近距离1500m。泥火山以西由南至北,从海边往里到1500m距离范围内,是大片大片的晒盐场,大都是自明代开始由内陆迁徙而来的汉人子孙的劳作场所。

漯底山,又称“凹底山”,望文生义即可明白大致所指为处于最低处四周皆为平地的山。由于地势较高,漯底山成为当地人赖以躲避水难保存文化的有利场所。“鸟松文化”漯底遗址表明,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铁器时代”,台湾南部即开始有大型的部落在此生存繁衍,以农耕、渔业、狩猎为生。而这里长时间的文化断层则表明,台湾南部的地震、海啸与洪灾可能是促使大型部落迁徙而远离的原因。发生在清光绪17年与1946年近2次有记录的海水侵蚀证明了这点。

“鸟松文化”漯底遗址的存在还表明,漯底山泥火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生长式活的“泥火山”。

较之不远处的滚水坪泥火山,漯底山泥火山具有形成时间早、形态特征明显、规模大、早期喷发含水量大、含泥沙量多的特点。

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鉴于漯底山制高点存在的军事价值,1938年,日本人在此修建了炮台,并在其附近修建了冈山机场以辅佐漯底山的军事防务。

1945年12月,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漯底山军事要塞,并在其上大兴军事工程。2006年台军驻军撤离漯底山,弥陀乡公所将漯底山所在区建成为漯底山自然公园。

循着公路进入漯底山,绿树掩映下满眼尽是军事设施:警示墙、岗哨卡、窥视孔、瞭望楼,明碉、暗堡、炮台、营盘。作为自然公园的一部分,昔日的军事禁区风貌被完整地保护下来,使逛“禁区”登高望远成为漯底山自然公园特色鲜明的游览项目之一。

漯底山的泥火山是叠置在古老泥火山上的新泥火山。由于地下与泥火山相关的物质层压力经过数千年不断的释放,泥火山的能量和喷出物已趋近于消失,是我们考察的泥火山群中唯一一座没有收集到可燃性气体的泥火山。

从漯底山上公路有局部翻修现象,营盘与堡垒存在断裂现象,可以看出漯底山目前还有断层活动。新的泥火山就是沿着新断层溢出的与古老泥火山同源的残余物质形成的。

研究表明,漯底山泥火山具有与邻近燕巢乡泥火山相同的成因条件:来自中新统和上新统的泥页岩及其所含生物气和互层砂岩含水层形成了该区泥火山的物质基础,而晚期的构造活动产生的张性断裂为泥火山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搅拌作用。

如果你有机会考察南台湾,建议顺带考察漯底山自然公园。

 

照片从上到下分别是:

被泥火山破坏了的碉堡

炮台之一

山顶上堡垒与瞭望台

堡垒内部景象之一

堡垒内部景象之二

被断层错开了的公路

最高点上碉堡

夕阳下远眺南海

昔日里的军事密道

被泥火山破坏的要塞工程

暗堡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0142-708652.html

上一篇:英年早逝祭
下一篇:当中秋遭遇秋分——钱塘江大潮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